在這場辯論之中,普通人實在難以與之抗衡。若非自己能洞察心聲,連我自身都差點被他那巧言令色所迷惑。至於顧學武,雖出身顯赫,梁青雲對此人卻是置若罔聞,更不將其與李安相提並論。在他眼中,顧學武不過是泛泛之輩,縱然是禦史大夫,恐怕在李安麵前也難撐三回合。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梁青雲對李安滿懷信心。
隨著眾目睽睽之中,李安唇角輕揚,正色道:“對於顧學武大人之言,臣有所不敢苟同。僅論此一與民爭利,乃是毫無根據的誹謗。”言罷,下方的顧學武立刻不滿,尖銳指責:“荒謬絕倫,敢問琉璃店鋪是否你所開?”李安淡然回應:“正是。”顧學武得意洋洋:“既是如此,你身為官員卻涉足商海,豈非與民爭利?此罪當如何解?”
顧學武的話似乎抓到了把柄,態度中滿是逼人就範之意,仿佛已將李安逼入死角。然而,麵對其逼人之勢,李安依舊神態自若,笑容中不見一絲動搖。顧學武言畢,李安反問:“顧大人,何謂與民爭利?”
顧學武未假思索,直言:“食祿者,應僅僅以此為生,不應與民爭奪業務,方能公平分配財富,使民家富足。難道李公公連這等淺顯的理念都未曾了解?這般簡單的治國之道你都不知曉,真令人質疑你的學識與能力。畢竟,身為太監,對官場法則自是所不知。”顧學武的言辭犀利,不僅貶低了李安,間接也指責梁青雲不明識人。言下之意,將李安視為太監重用之人,皆為梁青雲無能之舉,不過是任人唯親罷了。
李安聽後,微微點頭,反譏:“顧大人之言,似乃言食國祿者不應與百姓爭利,此乃古今之通理,太古之正道?對此,我隻願告誡顧大人,空談誤國。我亦有言相送:‘享國祿者不宜與庶民爭小利,受大寵者不應貪小便。’顧大人可曾明白?”李安之言一出,全場嘩然,眾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顧學武的言辭被妙手回春,場中氛圍為之一變。
在這意料之外的辯論中,李安的話語竟如晨露般清新,令人耳目一新。“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此話一出,猶如一顆明珠投入淵靜的湖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這不僅徹底顛覆了在場眾人對“不與民爭利”一詞的傳統理解,即便是梁青雲,亦是對李安的才華感到驚訝。
在眾人的錯愕之餘,李安再度發聲,其言辭如細雨般穿透人心:“儘管古人常言不得與民爭利,但此話並非絕對。我倒要問顧大人,國家主導的冶鐵業,豈可視為與民爭利?若真心為民著想,何不將之開放,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呢?”這話一出,顧學武頓時啞口無言,麵紅耳赤,而後勉強反駁:“荒謬!冶鐵關乎國本,怎可輕易交於民間?鐵器為國家所需,百姓用之不多,何來爭利之說?”
顧學武自認為這番話足以令李安無言以對,內心不禁暗自得意,自視為文韜武略皆備之士,怎可能敗於一太監之手?
正當他自鳴得意之際,李安的聲音再次響起:“哈,顧大人似乎深諳此理。確如您所言,冶鐵事關國防,鐵器主要供國家之需,確實不能視作與民爭利。”這番話,不僅讓梁青雲錯愕,心中不禁暗思李安是否真的誤解了局勢,甚至於無意中為顧學武所言加以佐證,似乎使自己的處境更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