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所揭之事,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文武百官背後寒意陣陣,心知昨日之行,幾乎無人乾淨,而所消費之銀,最少亦有千兩。
尤其是禦史大夫秦大人,年俸僅百兩,一日之消費竟是三十年俸祿之多。
這種巨額支出,無法以日常積蓄解釋。每年能攢下十兩二十兩已屬難得,三千兩銀,需要多少年才能積累?
李安的話語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個人的心中都開始掀起驚濤駭浪,無論是不是當事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焦慮。
這突如其來的指控,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問題,更關乎道德與官德的大問,使得整個大殿的氣氛變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在這一刻,即使是官至文武百官的他們,也隻怕是用儘一生也難以積攢如此龐大的金銀。
絕大多數官員與秦大人和陸仲宣的處境相似,他們的花銷遠遠超出了自己合法的俸祿。
果然,在李安的話語落下之刻,包括陸仲宣和秦大人在內的幾位官員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麵如死灰。他們張口欲言,唇瓣顫抖數下,卻無從開口。
而此時,李安的聲音卻突然變得風趣,輕鬆地流淌進在場每一個人的耳畔,尤其是那陸大人和秦大人:“嗬嗬,我早有耳聞,有些商家背後依附官員名下。莫非秦大人和陸大人也是如此?若非這樣,如此龐大的資金從何而來,實在令人費解啊。”
聽到這話,兩位官員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心中一慌,便忘了深思熟慮,急忙想以此解釋那些無法明晰的財富。
然而,他們沒有察覺到李安那充滿深意的目光。在場的文武百官們也不禁暗自點頭,心知李安這是在打一棒給個甜棗,既是警示又是施舍,讓兩人有台階下。
此時的陸仲宣和秦大人心中也生出李安非同小可的手段,感歎於他的圓滑與成熟,沒有將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於是,兩人急忙順著李安的話茬回應:“李大人所言極是,確有商戶依附於我們之下,這些財物正是他們送給的饋贈。”
然而,當他們的話音剛落,李安的笑容更甚,麵露得意。
陸仲宣和秦大人看到這笑容,卻誤以為這是李安展現的善意,以為這是他在向他們展示寬容。因此,兩人也拚命擠出一絲尷尬的笑容,試圖以此來緩和氣氛。這笑容的背後含義,李安自是洞若觀火。
不僅李安能洞悉這其中的微妙,連坐在高位上的梁青雲也明白其中深意。她並未插言,而是冷眼旁觀,看著李安如何巧妙地引導著場中的氣氛。
而趙青如在一旁見狀,心中也是一驚,暗讚李安手段高明,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還讓禦史台眾人對他產生了感激之情,日後即便他有所疏漏,禦史台亦可能全力以赴地辯護。
此舉不啻是一步棋高一著,巧妙地將人心緊緊拉攏在自己一邊。未料年輕的李安竟能如此遊刃有餘,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雖然名義上六部尚書與宰相居於朝中重臣之首,然而,權力的真正掌控者卻是趙青如與六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