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們歸屬於哪個派係,是趙青如的追隨者,還是六王爺的部下,都無一例外。
對於這些目光,李安並沒有過多表示,隻是回以禮貌的微笑,麵露溫和,若非親見其先前表現的狠戾,誰又能料到這位看似溫和的宦官,實則心狠手辣。
隨著秦大人和陸仲宣被拖出朝堂,整個場中突然恢複了死寂。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目不斜視地看向高坐的梁青雲,沒有任何人敢再多言半語。
眾人的沉默,仿佛之前的風波未曾發生。李安對此感到無奈,心知這些人非被逼迫不足以自省。
不過,文武百官的目光偶爾會掠過梁青雲前的玉案上那卷重要的軸卷。他們清楚,那軸卷上記錄的不僅僅是禦史大夫們的罪證。昨日他們雖花重金購買了琉璃,如今想來不免後悔,但更多的是對自身安危的擔憂。
那卷軸就如懸掛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他們在梁青雲麵前人人自危。
趙青如和六王爺也察覺到了這層意圖,心中暗自怨恨,這一切都是李安引發的。梁青雲則在這一刻掃視在場每一個人,看著他們乖順的模樣,心中不免沾沾自喜。
然而,他也明白,剛才的事件不過是小插曲,一場警世駭俗的前奏而已。
在確認無人再有發言之後,梁青雲清了清嗓子,正色對底下的官員說道:“剛才的事情,望諸位愛卿引以為戒,勿再作出自毀前途之舉,以免禍及家翁。至此,此事我們便不再提及。現在還有何事要稟報的?”
言罷,官員們相視無言,誰也不敢在此時開口,最安全的策略便是保持沉默。
畢竟,一言不慎,就可能成為新的靶子,被直接拉出去斬首。在這樣的氣氛下,誰還敢輕易發言呢?所以,朝堂上一時之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暗自祈禱這一天快點過去。
在目睹了這一幕朝堂之上的寧靜後,梁青雲心中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隨即他不再等待眾臣的奏疏,而是決定自己宣布一項重大的決議。
“若諸位無事奏上,那朕便有事宣布。”
他的話音剛落,便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震動,每一雙眼睛都驟然光彩四射,緊緊地盯著梁青雲。
這種情形,似乎隻有在先帝在位時才曾見過。雖然他們日複一日地參加早朝,但多半時候不過是例行公事。
因此,麵對梁青雲的講話,他們通常隻是敷衍了事。但今日的場合卻大不相同,每個人都如同急切的學生,聚精會神地傾聽。
等到朝堂上的氛圍徹底安靜下來,梁青雲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近日來,大量難民湧入京城,各位都已知曉。
如今,他們已被安置於南山,然而那裡土地貧瘠,無法自給自足。故此,從即日起至來年秋收,這些難民的食宿將由朕及國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