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鶴笙笑笑,沒有解釋自己的擔心,和秦逸的擔心不是一回事。
秦逸拉著蕭鶴笙的手,繼續說道“看這份折子,丁廣申確實有真才實學,他提出的濁河改道方案看似可行,等一下讓他過來,我們拿出輿圖來對照一下,如果切實可行,那大秦朝或許在三五百年內就不用擔心濁河的問題了。”
濁河決堤發生在三年後,秦逸覺得,還是早做準備才好。
“行。”
秦逸讓小李公公去宣丁廣申,他則和蕭鶴笙一起用了午飯。
蕭鶴笙的胃口被秦逸養得大了些,飯量已由半碗變成了大半碗,有時候累極了能吃一碗半。
不過秦逸的目標則是日常兩碗,累極了三碗。
他也照著這個目標努力著把蕭鶴笙喂胖。
正好兩人用完午飯,丁廣申也過來了。
“臣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行了,彆多禮了,你把你對於濁河改道的想法及方案說一說。”
丁廣申微躬著身,嚴肅的說道“皇上,臣覺得治理濁河的關鍵在於通過修建堤防、疏通河道、改變河流走向等幾個方麵治理濁河。”
秦逸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丁廣申繼續說道“不瞞皇上,臣的老家就在濁河附近,所以臣深知濁河如果決堤所帶來的危害,而近五年,濁河兩次小規模的決堤就造成了附近三千多人的死亡,財產損失更是不可估計,所以,臣想如果濁河大規模決堤,那後果不敢想象。”
“如此,臣就想如果將濁河澶州商胡埽決口,河道向北遷移220裡,”丁廣申在輿圖上點了點“經大名、館陶、臨清、夏津、景縣、東光、南皮,由青縣入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