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該片最初的預算是6000萬美元,結果眾所周知,吳雨森超支那是老毛病了!
當初拍《風語者》就是因為超支加上票房慘敗,最後把米高梅搞破產了!
根據中影公布的財報顯示,《赤壁》最終製片成本花了8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億,還因為時長過長,被迫拆成上下兩部上映。
據說因為超支,最後吳雨森不得不自掏腰包,補上超支的部分記為個人投資,當然最後對記者訴苦說導演費都虧進去了!
就是該!怎麼沒賠死你呢!
華語影史上數一數二的投資,這麼龐大的明星陣容,最後就拍出來這麼個玩意兒?
就相當於五星級酒店用一桌滿漢全席的材料,給我端上來一盤缽缽雞,味道啥的,就和路邊攤一元一串的那種一模一樣!
雖然缽缽雞並不難吃,甚至對一些人來說還挺好吃的,但勞資去五星級餐廳,肯定不是要吃這個的啊!
08年上映的第1部《赤壁(上)》全球票房1.27億美元,09年上映的第二部《赤壁(下)》全球票房1.18億美元。
上下兩部加一塊,全球總票房也才2.45億美元,也還不夠三倍的2.55億美元。
何況三倍回本這個公式,隻適用於本國單一市場票倉的情況。
海外的票房分成比例要低得多,如果海外票房占比過重的話,那可能得四五倍乃至更高才能回本。
而《赤壁》恰恰就是這種情況,兩部電影內地票房都沒有超過全球票房的一半,上部隻占35%,下部還要更少,隻有30%。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兩部電影霓虹那邊的票房都比內地這邊高,上下兩部電影在霓虹的票房都超過了5000萬美元。
而且泡菜國那邊的票房也不錯,第1部800多萬美元,第2部1400多萬,基本上日韓加一起,差不多貢獻了全球票房的一半吧!
雖然那個時候吳雨森雖然當時已經灰溜溜被趕出好萊塢了,但瘦死駱駝比馬大,再怎麼說也算是亞洲一線導演。
古裝大片,加上三國這IP挺值錢的,所以當時這部電影賣版權應該還賣了不少錢。
這麼算下來的話,回本應該是回本了,但可以肯定是沒賺到什麼錢。
畢竟如果說這部電影沒回本的話,那估計就沒有後麵那部讓所有投資人虧出翔的《太平輪》了!
“哎,你在想什麼?我在問你話呢?要不要接啊?”
劉天仙右手在他胸口推了推,把他從沉思中拉了出來,魏武沉吟著說:
“是《赤壁》對吧?讓你麵試小喬?”
“嗯”,劉天仙點點頭,感慨魏武不愧是自己開公司的大導演,果然神通廣大,什麼消息都能提前收到風。
魏武最後一錘定音:“既然邀請了,那你就去試試唄,反正也不一定選得上。”
魏武想了想,還是決定讓劉天仙去試試。
雖然這部電影口碑一般,但好歹也是個大片,而且豆瓣評分6.4也至少是及格了,比5.8的《功夫之王》還是稍微強點。
關鍵這部電影最大投資方是中影,那跟被華宜纏上,完全不是一碼事。
更何況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著。這部電影裡麵小喬,就是一個鑲邊女主花瓶角色,不論票房好壞,基本上也很難把獎狀或者是鍋甩到她頭上。
而且《赤壁》相比於《功夫之王》,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的海外影響力是實打實的。
至少在亞洲地區,它的票房都還是可以的,起碼不少國家或地區也都是年度前十級彆的。
比如說《赤壁上》在霓虹排名年度第五,《赤壁下》更是高居年度第三,這跟《功夫之王》那個50名開外毫無水花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截止魏武重生之前,這兩部《赤壁》再加上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依然是全霓虹票房最高的三部華語片,而且《赤壁下》還是華語片冠軍。
所以說即便片子評價差點,但隻要在亞洲範圍內,對於她的名氣和影響力有一定的增益,那其實也可以接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