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特意安排一個明顯不會種田的人當司農,估計在忽悠周邊三個國家。
大意是,看,我們的司農都不會種田,更彆說其他人了。
不得不講,這種迷惑招數確實管用。
這些事情先不談。
現在紀國國君臣子都在郊野,明顯對此事非常重視。
之前的兵卒,重新成為平民,但他們依舊令行禁止,已經做好準備。
三卿五公,八人帶著共計八千兵卒開始動工。
紀國國都南麵郊野,瞬間熱火朝天。
這裡麵行走的小短腿紀淩直接被震撼。
怪不得紀國軍隊戰無不勝。
單是軍紀都讓人驚歎,現在一聲令下平整土地,更為誇張。
之前紀國也劃分過土地,但是不得其法,依舊保持刀種火耕。
這次不同,根據紀淩種田指南裡,他們特意選了較為平整的土地。
三卿五公率領的八支隊伍,兩隊小麥,兩隊種粟,兩隊種黍,剩下兩隊種麻。
說到底,這次也是實驗。
隻不過比起紀淩在院子裡的田地實驗,這裡範圍更大些。
若這個能成。
那紀國五個城都可以跟著偷偷種田。
等到五個城都種起糧食的時候,那就是他們紀國糧食自給自足的一天。
沒想到有一日,連種田都要偷偷摸摸。
紀淩在人群中行走,三卿五公對國君公子自然客氣。
這個時代的階級劃分很明顯。
作為國君公子,人要稱一句公子淩,比卿大夫的地位高多了。
再加上紀國矮子裡麵拔將軍,隻有公子淩會種田,自然更受尊重。
年齡?
年齡是什麼東西!
話是這麼說,三卿五公身邊的子弟們,個個縮著脖子。
以前父親總拿國君大公子紀勝跟他們做對比,說他們打仗不如公子勝厲害。
現在又要拿公子淩對比,他們更不如十歲的公子淩種田好。
國君一家,還給不給人活路啊。
紀淩不知道大家的想法,他正在一塊地一塊地的查看。
先測量土地麵積,然後開始挖線,一圈挖完,看起來便是四四方方的一塊地。
這一圈要挖成溝槽,跟其他土地之間隔著一條小路,方便來回運送種子等物。
等土地整理出來之後,開始清理上麵的雜草石頭,起高墊低,直到土地看著平坦。
這是個極費力氣的活。
野草的根部極深,有的石頭更是巨大無比。
但被選來種田的兵卒,誰都沒叫苦。
紀淩看著,便被他們吃苦精神感動。
不過看著看著,又察覺出問題。
平整土地的時候,確實很苦。
但更苦的是沒有合適的工具。
這八千兵卒裡,雖說人人都有工具用,但不是人人的工具都好用。
最前麵的還好,還有青銅農具可用。
後麵的幾乎都是石器農具,蚌製農具,甚至還有木製的。
不說木製的工具了,便是青銅農具,同樣很容易受損。
半日時間,紀淩看到不少工具直接斷開。
手持農具的兵卒們顯然習以為常,拿著斷開的農具繼續平整土地。
甚至還能把泥土深翻,把下麵濕潤的土壤挖出來,完全符合他要的標準。
紀淩忽然淩亂了。
他好像成了萬惡的甲方?
還是那種不管實際情況,一定要乙方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任務的甲方?
人都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他的良心忽然有點痛。
紀淩看看自己的種田指南第二章。
第一章是土壤。
第二章是工具。
要不然把第二章先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