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淩約莫知道這個答案,隨後拋出另一個問題:“那為什麼不找其他礦石代替?”
“我聽說咱們紀國的鐵礦極多。”
確實如此,紀國境內的鐵礦幾乎裸露在外麵,十分易得。
但全天下的冶煉工匠,都不得其法,做出來的鐵器根本不能用。
看著很硬,其實一折就碎。
這種情況下,不管做兵器,還是做農具,都是不成的。
打仗的時候,你的兵器碰一下就斷,耕種的時候,你的農具碰著石頭直接斷開。
想想便頭疼。
紀淩經過鋪墊,終於說出最終的想法。
其實他隻在種田指南第二章裡順便提一嘴,也就紀叔公發現這個事,其他人隻當他在瞎鬨。
在座的卿士聽到公子淩一連兩個問題,顯得分外傻。
也是,十歲的孩童,做到這種地步已經很好了。
不能強求太多。
這兩個問題,為什麼不做青銅農具。
為什麼不冶煉鐵礦。
哪個問題說出去,都很好笑。
明顯不考慮實際情況。
等到這次討論結束,國君留下紀勝紀淩兩兄弟,再有紀叔公,以及專管此事的司農。
司農都快哭了。
說好的掛個名呢。
怎麼還真要他負起司農的責任嗎。
其他人離開,國君第一句話便是:“仲淩,說說你的想法,這都是自己人。”
古人兄弟姊妹排序,伯仲叔季,紀淩排第二,所以也叫紀仲淩。
這裡確實都是自己人。
除了司農之外,其他甚至都是紀姓。
紀淩又先鋪墊一下:“本以為可以直接做青銅農具,可銅礦又太過珍貴。”
接著講出主要目的:“但鐵礦遍地都是,價格低廉,不如專攻鐵礦。若能把鐵礦冶煉成功,到時候不管農具還是武器兵甲,肯定取之不儘。”
銅礦跟鐵礦對比起來,自然鐵礦廉價且易得。
更不用說經過幾百年開采,銅礦還要往深了挖,鐵礦卻是隨處可見。
不說紀國還未開發的南荒,便是如今紀國都城,以及其他五個城裡,都有肉眼可見的鐵礦石。
紀叔公問:“鐵礦如何冶煉?”
一句話,問到關鍵問題。
紀叔公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他總覺得小紀淩似乎知道什麼。
彆人或許發現不了,但作為專精冶煉的人,敏銳看出小紀淩對鐵器的看好。
若真能煉成鐵器,那真如小紀淩所說,他們的武器兵甲農具,將會取之不儘。
紀淩認真道:“我可以試試。”
紀淩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冶煉書冊,還加了一張他對冶煉的總結。
“不管銅礦還是金礦,又或者銀礦,我發現所有礦石冶煉,都是為了去除雜質。”
“那鐵礦是不是也是這樣。”
紀淩又從隨身的荷包裡,拿出三塊礦石,鐵礦含量越高,明顯越結實。
但一眼看過去,基本都是黑色,礦石是黑的,雜質也是,根本分辨不出。
紀淩說到這,國君跟紀叔公隱隱透著欣賞。
孩子借冶煉書冊的事他們知道,隻是沒想到短短時間裡,便能領會這麼多。
國君紀伯剛想說話,忽然發現紀叔公眼神不對,這眼裡不僅帶著欣賞,更帶著找到接班人的意思?
不等國君說話,紀叔公便問道:“你說的沒錯,冶煉這麼多年,我也覺得這鐵礦裡有東西沒煉出來。”
“那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解決?”
紀叔公再次問到關鍵處。
他跟國君也知道這個問題,但如何解決?
紀淩心沉了沉,說出自己早就找到的借口。
“原本沒有頭緒,前幾日看到有人在河邊洗衣服。”
“她們用硭錘在衣物上反複敲打,幾次下來,衣服變得十分乾淨。”
“有沒有可能,鐵礦石裡的雜質,也能用這種方法去除雜質?”
這個借口紀淩想了很久。
彆人解題思路是,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得到答案。
但他不同。
他是看到問題,在後世的智慧裡早就知道答案。
通過答案再來說出解題思路。
所以不管這個解題思路對或不對,答案一定正確。
紀淩認真道:“要不然我們試試,反複捶打煉成半軟的鐵礦,看看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