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威逼利誘(1 / 2)

範衡從東都洛陽接到皇帝的調令時,幾乎同時接到了張振通過私人手段寄給他的一封信。

由於事涉機密,範衡事獨自一人在書房中觀看。

開頭敘述了兩人過去的一番交情,看得範衡直露冷笑,不以為然。他知道張振作戰不利,險些喪師失地,現如今遭了災,被關在了天牢當中。

不過從他還能與外界聯係來看,張振這死太監應該隻是在天牢當中避避風頭,皇帝並沒有想整死他的打算,這令張振收到書信後,依然不敢有任何怠慢。

信的中間部分,則肆無忌憚的將範衡的一些小辮子和陰私全部清清白白的寫在了上麵。範衡氣得麵紅耳赤,又心驚膽戰,根本不知道張振是如何收集到自己平日裡乾下的那些齷齪事的。

不僅每樣都把過程描述得很清晰,還將證據的存在都羅列了清楚,讓他深知自己的把柄已經被人抓住,將來還待如何,就得看張振的心情了。

利用權柄強占田地,索受賄賂,家族經商遇到競爭對手軟硬不吃,便收買江湖匪類將對方全族滅儘,這些隻是常規操作,整個官場稍有些權柄的官僚,沒少人乾這樣的事。

以上倒還罷了,最重的一條是勾連鹽梟販賣私鹽。

彆忘了王獻之就是鹽梟出身,這勾連鹽梟一條,七拐八繞搞不好就能和王獻之這些反賊扯上關係。

雖然他一家老小都被作反的當地村民儘數屠殺,族誅是沒法族誅的,但並不意味著他自己就想受那梟首一刀。他今年不到五十歲,真要繁衍幾個後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範衡腦門冒汗,雙手顫抖的繼續看下去。

張振的字裡行間的語氣由嚴厲轉為溫和,七拐八繞的終於說出了他想要自己乾的事。這事可不算小事,他居然讓自己將武牢關那十萬俘虜儘數屠殺,而且屠殺的地點都專門指定了。

雖然他自己也與這幫農民起義軍有巨大的仇恨,殺人倒是不懼。但他隻想殺家鄉附近的幾處州縣的反賊,對於其他地方的反賊,雖說有恨意,但還稱不上仇恨。

況且殺這麼多人,又沒接到朝廷指令,那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一旦有政敵以此為據,將其彈劾,那十有**是要倒大黴的。

但他知道自己敢不這麼乾,以張振這閹賊的狹隘心性,一定會往死裡整治自己。所以當下就是猶豫不決,左右為難。

然而看到了信件的最後,上麵卻是張振對朝堂形勢,還有以後政治走向的預測。這個閹賊雖然可惡,不過政治嗅覺一向靈敏。

而且內容分析得頭頭是道,比如李承業功高難賞,皇帝必然需要一個人幫忙出頭打壓李家的風頭。

這個時候誰能出這個頭,誰自然就是朝中製衡勳臣武將的領袖的。他張振至今仍未被處死,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便算是內廷當中製衡的一角。文臣當中自然也需要一角,三方製衡才能令朝局穩定。

但是李承業與朝中文官的關係不錯,其中一個平妻又是太原王氏的人。尋常豈有文官敢去捋他的虎須,這個時候有人敢站出來與李承業作對,絕對是皇帝心目中的首選。

而李承業對待反賊,是希望隻誅賊首,從者放過的。這十萬俘虜戰後,他希望能夠組織屯田,恢複生產。

這一舉動其實與許多士紳門閥意見都相左,他們雖然未必喜歡殺俘,但肯定不喜歡看到從者不究的情況。所以範衡真動手屠殺,實際上動不了士紳門閥的利益,唯一眼紅他的不過是政敵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