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部分,如雲丹結那都的親衛,自然是憤怒不已,發誓要殺儘這數百唐軍,拿著李定國的人頭去祭奠讚普。
阿離趁著這個機會,悄然來到雲丹結那都屍體旁,一股腦的不做分辨,將其身上物資全部席卷完畢,然後潛伏於草地變成狐狸,對魏燃說了句自求多福,便消失在草原中。
魏燃領著剩餘的人,趁著敵陣軍心巨震混亂之際,迅速換上副馬,從一處破綻殺透出去。
後方數千吐蕃兵馬追擊,他們殘餘的四百人拚命打馬奔跑。即便是換了副馬,真要被對方一直這麼追,也非得折在大非川上不可。
好在魏燃和趙玄清早已做過布置,悄然安排了五千武威軍的精騎,特意在魏燃他們離開後半個時辰出發。
這個時候正好在大非川的中間部位,在天光大亮時迎接上了狼狽逃回的四百鳳林軍。開始還以為李定國的計劃失敗,想著先營救回他們並擊退敵軍再說。
但距離一接近,便看到魏燃汗血馬脖子後麵掛著的一顆首級,不是雲丹結那都卻又是誰?
登時就有人高叫起來,“吐蕃讚普授首,擊退敵軍,迎回將軍!”
五千精騎貫入散亂的追兵當中,一個迎頭衝鋒,便將憤怒的吐蕃軍打得理智回身,大部分知道再戰鬥下去也毫無意義,登時開始四散逃跑。
魏燃與趙玄清等人趁機反頭殺回去,對敵人進行追亡逐北,一直殺到天光大亮!
然後停止追殺,做出勝利返回的姿態,放任其餘戰敗的吐蕃騎兵逃走。
但實際上魏燃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領軍回返到大非川入口的莫離驛站臨時停駐下來,嚴刑審問俘虜關於雲丹結那都部族的大本營所在。
待問出具體位置後,便以俘虜做向導,追蹤雲丹結那都位於積石山脈西側,黃河北岸的多碼大本營而去。
敵軍眼見武威軍已經撤兵,按照慣性思維,定會以為武威軍再次出征就需要先整頓兵馬,分發犒賞,準備後勤,才會開始正式出征。這樣一來,無論怎樣,行動都算遲了。
魏燃打的就是敵人這個慣性思維,即便判斷失敗也無所謂。精騎在手,又位於平原之地,要打要走,吐蕃軍都無可奈何。
為了保證一擊功成,在即將出發的時候,趙玄清又從石堡城下調集三千騎兵過來,幾乎將鄯州精騎儘出。
魏燃這一戰不打算留任何俘虜,隻為複仇,考慮到步闌珊未必會認可這麼做,便讓她先回去養傷。
她中的那一刀沒有那麼簡單,真氣其實並未完全消除,又經過一個晚上的惡戰,傷勢更加加重,至少需要修養一個月才能徹底恢複。
步闌珊不疑有他,先騎馬返回,正好也需要與壽寧公主解釋一番。
八千餘騎,一路行進千裡,來到積石山脈西側的草原上,這裡沿著黃河北岸一直向西,直達一片叫做柏海的大湖,中間數十裡,水草肥美,牧民營帳連綿不絕,雲丹結那都的部族便位於此處。
如果雲丹結那都還在,魏燃是絕不敢領著八千人就殺過來的,他大本營中至少還有兩萬精兵,再加上十幾萬部落青壯人口。這些牧民也具備最基本的戰鬥力,其實很不好對付。
現在雲丹結那都已死,意味著敵軍實力再強,也會軍心大亂,失去組織性,這就是魏燃的機會。
而且審問俘虜的時候得知雲丹結那都還有四個兒子,如果接到敗軍回報,想必會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