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因為鳳林軍比較富庶,舍得掏錢在本地購買給養,讓當地商人百姓狠狠賺了一筆。這其中賺到錢的自然也有朔方軍的軍官士兵,所以雙方甚至還相處得十分愉快。
至於朔方軍有沒有動過歪心思,魏燃懶得去猜測,畢竟鳳林軍的精銳也是展現在明麵上的,雙方真要動刀兵,以魏燃的能力,足夠讓朔方這塊西麵被賀蘭山擋住,東麵又是戈壁沙漠的窮地方立刻變天。
進入賀蘭山脈後,道路非常難走,直到進入河套平原,便是一馬平川,揮兵便直入到陰山山脈。
這一路上所遇到的,基本都是契丹人的牧場,極少還能看到突厥人。
他們早就陷入衰退,大部分西進去到了大食地區,並且改信綠教,更名為了塞爾柱人,成為同樣陷入到衰退中的大食軍隊的強力雇傭軍。
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叫塞爾柱民族的軍隊,後來會鳩占鵲巢,成為地中海東部最強大的國家——奧斯曼土耳其。
不過,現在東方稱雄的遊牧部族,已經變成了契丹,而且正處於上升的趨勢當中,在數十年後,便會代替突厥成為中原最大的外敵。
魏燃不熟悉塞外的水草和道路,但對付的辦法很簡單。他先以大軍威懾,找到一個人數稀少又經常受到契丹人欺負的突厥部落。
而後在突厥牧民恐懼的眼光中,魏燃又拿出他們缺少的鐵器和金銀珠寶作為誘惑,邀請他們派遣合格戰士隨軍行動,作為向導。
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契丹人和突厥人雖然語言不同,但習俗實際比較相近。生存在塞外草原這種地方,就得要適應大自然的氣候,否則便會被長生天所淘汰。
八千鐵騎,騎士儘著重量較輕的鱗甲,裝備精良,又是一人雙馬,在向導的帶領下,追逐水草肥美之地,必能遇見契丹的遊牧部落。
而後千軍席卷,縱橫捭闔,今半個月時間,以戰養戰,便殺得陰山腳下的契丹部落風聲鶴唳,心驚膽寒。
他們族內青壯幾乎都被抽調前往攻打燕雲,正與李承業對峙。因此族內基本都是老弱,隻有三萬騎兵分散各處防備草原上的其他小型部落。
魏燃正好就是借著突厥向導,聯絡到了這些被契丹欺壓的小部落,帶領他們攻破幾個契丹的遊牧部落,而後軍隊便滾雪球般的擴大到兩萬人馬。
然後便借勢逐一擊破分布於草原各地的契丹騎兵,殺得他們聞風喪膽,不敢再戰。而諸如室韋、兀古、六奚之類的小部落,更將魏燃的八千精騎敬為神明,帶路黨仆從軍的活越乾越熟練,越乾越認真。
而魏燃在持續的攻伐草原期間,也了解了關於契丹部落的相關情報。
如今的契丹可汗便是曆史上有名的耶律阿保機,他早年統一契丹八部,但攝於平盧節度使的實力,一直交好於對方,甚至派遣部族中的精英加入平盧節度使軍隊進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