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難不死(1 / 2)

李承業親自帶著百人親兵策馬趕來,他身為縣侯,是可以蓄養三百親兵家將的。

見到樂遊原上的場景,先是長出口氣,隨著便是暴跳如雷。

但心有種種顧慮,隻帶著家人和幸存的賊寇先一步離開,留下兩名家將等待和六扇門的交接。

路上,魏燃忍著傷痛,將大致過程說給了李承業知道。並特意點出右神策大將軍宦官張振的侄子張景,其向賊人指出自家所在之地,並有意散播慌亂,讓其他權貴之家放棄抵抗,先一步逃跑。

否則如果其他權貴家的親衛能協助作戰,未必會打得這麼慘烈。

李承業一路沉默,他之前作為左神策大將軍的時候,就感受到了宦官統領的右神策軍的挑釁。

真要起衝突,李承業麾下的左神策軍能吊打由商人和權貴子弟組成的右神策軍,不過他知道大唐禁軍的潛規則。

左神策軍駐紮於長安城外,專門對外作戰,維護的是朝廷的權威,讓四海為之安寧。

而右神策軍駐紮城內,維護治安,從不對外作戰,隻盯著左神策軍,保護的是皇族的安危。

兩者分工不同,而真正受皇帝信任的,正是宦官領導的右神策軍。即便李承業現在放棄了左神策大將軍的權位,但威望在那裡,朝中不可能不忌憚,這也是他必須棄武從文的原因。

此番事件,如果背後真有右神策軍搞鬼,李承業還真拿不出任何辦法,因為宦官背後,就是皇權。

樂遊原此案自然成為震動朝堂的大案,不僅李承業不會輕易放過,便是朝中勳貴大臣,還有皇帝也不可能輕易放過。

不出三日,潛逃的毒手劍,狼山寨寨主等悍匪儘皆被擒。

自少不了一番嚴刑拷打,淩遲處死的下場。不過對於幕後真凶,所有線索都斷在被魏燃斬殺的施博文身上。

而當年隴右節度使幕府之人,也被重新排查了一遍,至於此番查案,冤殺錯殺之人,自然不會少。不過朝廷行事,向來講究寧錯殺不放過,此舉在民間和江湖又引起了一番波瀾。

事後,皇帝大力嘉獎魏燃舍命衛家的行為,以至於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長安城。以前他的名聲多與出生時的種種不祥異象相關,而此時在坊間衝淡了一點他身帶的不祥意味。

甚至有不少江湖遊俠慕名前來結交,但一打聽,魏燃竟是個十三歲的少年,便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即便如此每日拜貼依然不少。

而在李家的親衛當中,因為一件事,也更加認同了這位大公子。

那是魏燃剛到家中,即使遍體鱗傷也沒有忘記要撫恤戰死的十幾名親衛。甚至除了正常的一筆安家費,還將他個人腰包的存銀都取了出來,委托親衛首領幫忙遞交給他們的家屬。

家族親衛此時除了佩服魏燃的勇武,對於他表現出的重情重義和主人翁精神則更加認可。

以前或許還隻當他是一個高等一點的家將,現在則已經完全認可他有資格作為李家的主人。

或者因血脈緣故,天生的地位肯定要弱於李家第一繼承人李光嗣,但已經足夠與李劍星持平。這方麵態度的轉變,代表著家族內核心擁護者的完全接納,而不像以前,隻有李承業和後宅的兩位主母認可。

縣侯府那位內奸,是姬妾顧氏身邊的一位仆婦,不知對李承業有何深仇大恨,在李氏一家回府前,便自行上吊了,卻又斷了一條線索。

魏燃懷疑那位收留施博文等人,並且將之聚攏武裝的,是某個京中權貴。然而他穩坐釣魚台卻是一點馬腳都沒露出。就連調查賊寇的兵刃和戰馬,也都是指向大唐各地,毫無破綻。

雖然懷疑此人與宦官張振有關係,但調查無所證後,李承業也不可能冒著得罪長安城所有權貴的風險,繼續進行調查。

再加上他心裡也蒙上了皇權的陰影,懷疑朝廷刻意加大打擊範圍,不是為了抓賊,而是為了打擊他李承業的名望,令江湖和民間對他產生忌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