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你是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全本免費閱讀
公元前261年、周赧王五十四年、秦昭王四十六年、魏安釐王十六年、齊王建四年、趙孝成王五年、楚考烈王兩年、燕喜王元年……
正月十五這一天,周天子姬延在東都洛陽大宴各路諸侯,群雄紛紛響應,摩拳擦掌,想要在這次天子宴上一展王霸之氣。
大會分為五個階段:獻禮、祭天、敘政、闔饗(聽著音樂吃火鍋?)、問鼎。
在所有的諸侯中,隻有周天子才有資格祭天,諸侯王們在各自屬國最高規格也隻是祭祀宗廟,而不能奉天。
所以來到洛陽參加周天子所率領的祭天活動,也是每一個君王的榮譽。
隻要踏入東宮,無論私下裡如何仇深似海,但也必須放下仇恨,攜手共商天下大事。
可是表麵的和諧,並不代表矛盾不存在,在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如果隻看表象,根本看不出他們正在籌劃著將對方的地盤搶回來占為己有。
尤其到了最後的問鼎,每一個諸侯國家都要獻出自己所鑄的青銅鼎,以此來彰顯代替天子治理地方有功,誰的銅鼎上銘文越多,就說明乾的事也多。
到這時候,那就有仇報仇,有怨報怨了。
若是看對方不順眼,君王就會讓身邊的飽學之士,對對方的鼎文進行評頭論足。
其實就是一場爾虞我詐的辯論會,大會最大的看點也在於此。
等最後經受過各路諸侯的詰問之後,天子就會為銅鼎附魔,讓它作為屬國的榮譽勳章,帶回都城供奉,供天下萬民瞻仰。
以上所說的也隻是潛規則,也有人打破陳規,故意隻有花紋沒有文字的。
鼎就一個,一個字都不寫,看你拿什麼說我。
當然,鑄一個銅鼎的,一看就是三無諸侯——無功無過,最主要還是無錢。
隻要財大氣粗,直接鑄造滿規格的青銅鼎,洋洋灑灑事無巨細,就算諸侯王那年那月放了個屁,他也得給寫進去。
所謂的規格,既是天子九鼎、諸侯七鼎、貴族五鼎、鄉士三鼎、士民一鼎。
根據各自鼎的多少,決定祭祀過後可以吃多少肉食,用多少餐具,這些都是有固定規格的。
在禮樂聲聲之中,姬延站在高高的天壇上,仰望展臂望天,撅腚跪拜。下麵的七國諸侯率領各自祝工,打著各自的旗幟,也學著天子的姿勢跪拜天地。
在他們身後,眾多抬著獻祭的牲口和青銅器皿也跪伏一地。
來到洛陽的趙丹顯得很激動,隻因今年有兩場大勝,使得趙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好好在各路諸侯麵前露露臉。
“太昌君,待饗宴結束,你可要替我好好羞辱秦國那個馬夫。”
一邊跪拜,趙丹還不忘對趙括囑托,並時不時地瞄一眼旁邊的嬴稷以及範雎。
“放心吧大王,今日誰敢來找我大趙的麻煩,就是自尋死路!”
聞言趙丹高興地差點笑出聲:“那倒是。”
天子宴年年有,但像今年這麼高規格的還是頭一次。
七國所有國君都到齊了。
當然,燕國代表方陣顯得十分單薄,至於原因嘛,說出來讓趙括會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燕國方陣裡,全是趙括親自安排的人馬。
所有和燕王喜沾親帶故的都被趙括殺了個乾淨,今天來到洛陽的燕國代表隊,是由趙牧帶領的郡縣小吏。
至於銅鼎,隻有一個還沒有銘文,獻祭的禮品就更不用說了,窮的就差用芻狗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