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莫過於: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位神仙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摟著楊貴妃的李隆基噌地站起來,怒道,"荒謬!以朕的功績,豈能上這個恥辱榜單?定是那些仙人弄錯了!"
楊貴妃暗暗翻了個白眼,搶兒媳婦這種破事你都做得出來,你不上這個榜單誰上?但她麵上還是嬌聲安撫道,“陛下勿惱!在臣妾心中,您就是唯一的萬古一帝!”
李隆基這才勉強多了幾分笑意,但心中仍在疑慮,胡亥以亡國之君的名頭上了這個榜單,莫非朕也是亡國之君?
想到這種可能性,他猛地打了個寒戰,不,絕不可能!李世民蹙眉道,“他的廟號是玄宗?照這麼看,確有先明後暗之意……”
【提到李隆基,就繞不開他和姑母太平公主的恩怨。據史書記載,繼一代女皇武瞾黯然離去後,唐中宗李顯也暴斃,韋後一族掌控了朝堂,李氏皇族之人擔心剛剛回到李氏手中的江山,又要變成韋氏一族的江山...】 (1)
【據資治通鑒記載,李顯死於韋後和安樂公主的毒.殺,但根據她們的下葬規格和墓誌銘來看,此事很大概率來自於李隆基授意下的抹黑..…】
貞觀君臣疑惑對視,女皇武瞾?莫非大唐的江山,曾出過一位姓武的女皇?封德彝戰戰兢兢上前道, “陛下,要不您下令,把天下姓武的都抓來…”
他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李世民蹙眉不悅道, "始皇帝不因預言殺劉氏,隋文帝不以預言殺我李家,朕又豈能以當下未發生之事為由,來為武氏定罪?"
魏征讚同道, "天子不以公器為私用,善!"
永徽六年,剛把武則天立為皇後的李治,心頭劃過一絲微妙的感覺,他不解地看向她, "媚娘,這個武瞾莫非是你?"
武則天一顆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怎麼會是我?她忙靠在夫君懷中安撫道, "臣妾對陛下忠心耿耿,豈會奪走李唐江山?"
李治笑了笑,伸手發下一條彈幕,
【唐高宗李治:不知武瞾是何人?可否出來一談?】
【明TAI祖朱元璋:嘿嘿,是你最親近的人!說起來,你們家的故事很精彩!】
【明太子朱標:爹!】
【明TAI祖朱元璋:好的標兒,爹不說了!】
【漢武帝劉徹:彆走啊,說說有什麼精彩故事嘛!】
【宋太宗趙光義:大大,其實你們家的故事也很精彩.…】
【明成祖朱棣:趙光義?哦,忘了跟你說,你們家的故事也很精彩。】
聖曆元年的武則天,自從這幾日在彈幕中見到李治後,心情便激蕩難平,塵封多年的記憶,那些被她努力壓製的甜蜜過往,開始日夜不停地向她襲來,從前那段歲月,是他最青澀最真心的愛情,可又何嘗不是她的?
她這一生,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做過許多從來無女子敢做的事,承擔了許多被天下人指責的罵名,她不想自己的女兒也負擔這麼多,讓她就這麼快樂簡單地活著吧!
如今到了垂暮之年,雖有張易之這兩個草包兄弟相伴,她卻愈發地覺得孤單起來,甚至,她常常會控製不住地想起高宗皇帝——那個已經離開她很多年的男人,才是這世間,唯一一個真正懂她的人,才是她唯一的靈魂伴侶。
她這幾日靜靜看著那個時空中,還活著的高宗在彈幕中對太宗夫婦撒嬌,愈發清楚地明白,在他的心中,有多以他的父親為榮,李唐家族是多麼重要。
這使得她原本想在武承嗣和武三思之中,選一個侄子來做太子繼承江山的決心,開始劇烈搖晃起來,彆人都以為是狄仁傑的勸諫起了作用,隻有她自己清楚,更大的原因是高宗啊!
她想來想去,死後還是想跟他合葬,來世還要與他做夫妻!這世間配與自己並肩而立的男子,隻有高宗一人。
此時,她右手微微顫抖朝麵前的小屏幕點去,上官婉兒遲疑地提醒道, “陛下…”武則天搖搖頭,帶著一種說不清的釋然的輕鬆和自信——高宗會原諒理解我的!他懂我!她以年輕時候的頑皮心態發出一條彈幕,
【則天大聖皇帝武瞾:陛下,我是你的媚娘!請不要聽信那些讒言!相信我,我是為了力挽狂瀾於李唐危難之際,最後,我會把李唐江山完璧歸趙的!郎君,不管我是誰,不管我在哪裡,永遠都是你的媚娘!】
永徽六年的武則天麵上淡定,心頭還是忍不住打了個激靈,媚娘?武瞾?你這是想害我啊!還有,你憑什麼喊我家荔枝郎君!他是我的郎君!
沒想到,
李治眼中劃過一道了然的光,他並沒有質疑妻子,反而安撫地拍了拍妻子的後背, "媚娘,彆怕!無論你做什麼,朕都信你!"
李世民雖不想追究武氏之人,但也暗暗決定,絕不能讓稚奴當太子!
他雖不知那位兒媳武瞾到底做過哪些大事,但出於古代帝王家天下的本能,他南征北戰一身箭傷刀傷打下的江山,哪肯拱手讓給外姓之人?
【唐太宗李世民:稚奴,這就是你選的好媳婦啊!】
【唐高宗李治:耶耶!對不起!請您聽我解釋!】
【唐玄宗李隆基:曾爺爺,其實…這是您選的好媳婦啊!】
【宋TAI祖趙匡胤:嘿嘿,李隆基,你也選了個好媳婦!】
【漢武帝劉徹:你們要講故事就大大方方講出來嘛,這是在打什麼啞謎?我一個都聽不懂!】
【漢高祖劉邦:我記得世民和他那位皇後是娃娃親,莫非,你們大唐皇帝全是訂的娃娃親?】
【唐高宗李治:好了好了,先不說這個了!耶耶,稚奴好想您!】
李世民:…好的,聽你老子說謝謝你!
天音仍在繼續,
【冷眼看著這一切的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手中的勢力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及其一乾黨羽,扶持其父相王李旦登上了皇位。】
【李旦登基後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與當年高祖李淵相同的困局——按禮法來說,他應該立嫡長子李成器為太子,可庶三子李隆基,早年被母親過繼給了太子大哥李弘,此趟又有安定社稷和擁立君王之功…他不免憂心忡忡,擔心一個分配不慎,大唐又要上演兄弟相殘的奪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