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京師收到明軍全軍覆沒的消息,朝野巨震!後宮登時哭作一團,群臣茫然又悲傷,在這個兵荒馬亂之際,有大臣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皇帝在何處?如今是死是活?】
【也許,麵對朱祁鎮捅出來的這個驚天大簍子,大臣們更寧願他死了吧…隻要朱祁鎮死了,就能名正言順立個靠譜的新君,大家再不用跟這個二百五繼續周旋折騰下去.】
曆代君臣和明朝先君,無人不點頭稱是——這種一仗敗光先祖數十年積累的玩意,跟胡亥有什麼區彆?他還有什麼臉活著?對得起那些因他的愚蠢而死去的人嗎?
朱祁鎮咬牙切齒道, "撒謊!此事雖是假的,但朕的大臣,無論何時都會對朕忠心耿耿的!"王振更是恨得牙癢癢,樊忠,你這個小癟三,敢殺老子,等著!
【正在大臣們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也先派了一個明軍俘虜——錦衣衛梁貴,回去報信說朱祁鎮還活著,要大明拿贖金贖人。】
朱元璋抓起一個茶盞朝畫麵中的也先砸去,"贖你爹贖!要殺要剮隨你,趕緊地!"
【這個消息如同一道驚天霹靂,在大臣們心間炸開了!誰會想到,驅逐過蒙元異族,擊敗了草原黃金家族的大明皇帝,有一天會變成北宋慫包二帝那樣的俘虜,被人抓去草原北狩…現在對方還找大明要贖金?但是,給了贖金,他們就真的會放人嗎?】
【要知道,瓦刺大軍現在正在朝京師逼近,他們手上握著一個大明皇帝,既可以拿來當做戰場上明軍投鼠忌器的擋箭牌,也可以拿來當成源源不斷勒索財物的搖錢樹,那群隻有在絕對實力壓製下,才會變得溫順的草原獵人,真會收到財物就把朱祁鎮放回來?大家都持悲觀態度,所以大臣們並不太想交贖金,正湊在一起想辦法..】
朱棣哈哈笑起來,笑著笑著就流下淚來,他歇斯底裡怒吼道, "朱祁鎮,你若還有半絲做人的臉麵,還有我老朱家子孫的自尊,此時,就該尋個機會自裁,勿再拖累大明!"
【哪知,孫太後和錢皇後已經悄悄把自己和整個後宮的金銀珠寶,全打包派人送去了也先的軍營——事實證明,大臣們對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也先收到財物後,不但沒放人,還變本加厲要求得到更多贖金…】
【說起這個,不得不佩服朱祁鎮看人的眼光,他心愛的王振公公雖然死了,可他寵信的喜寧公公跟
他一起活著呀——就是這個喜寧,被俘後第一時間投靠了也先,還把明軍的邊關防守情況和京師現狀,竹筒倒豆子一般全告訴了也先…】
【也先原本還有幾分忌憚明軍,不敢直接打去京師,是喜寧再三勸他——明軍三大營全部兵力和北方精銳,都被朱祁鎮帶走敗光了,北京皇城現在是個空架子,隻有幾萬老弱病殘,一打一個準!】
喜寧忙跪下假哭嚎道, “陛下,仙人這是冤枉小的了呀!小的對大明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呀…”
朱祁鎮忙去扶起他, “快快起來,都是朕拖累了你和王先生啊!若非那些亂臣賊子亂改史書汙蔑朕,你們又怎會被人胡亂編排…"
【現在明朝官員麵臨的,是決定大明的國運走向的關鍵時刻——打?兵力不夠,皇帝還在敵軍手裡當人質,這個仗該怎麼打?降?明TAI祖朱元璋一生致力於以武力趕走胡虜,他去世短短幾十年後,大明就哐當朝胡虜跪下了,誰人能忍?】
朱元璋哽咽著嚎道, "徐達啊,湯和啊,我們…我們的心血要毀於一旦了…不對啊,老子的大明,不是建都在南京的嗎!"
再次醒來的張太後硬撐著起身,雙眼失去光澤,愣愣看著麵前的小屏幕,淚如雨下, “都怪我啊,若不是我把孫氏領進宮,我兒就不會立朱祁鎮做太子…是我對不起朱家列祖列宗啊!”
朱瞻基的淚花直在眼中打轉,悲聲道, “娘,您當心身子!是兒子錯了!是兒子這些年活得自私又任性,才鑄成如此大錯!兒子知錯了,我方才已廢了朱祁鎮…娘,您彆傷心,咱還有機會避開大明這個命運的,啊…"
張太後猝然抬首看他, "此話當真?你真的廢了朱祁鎮那混蛋?你真舍得?"
朱瞻基想到畫麵中朱祁鎮那通折騰,讓父輩心血付諸東流,心如刀絞,堅定道, "真的!兒子要為爹和祖父他們守好大明江山!"
【公元1449年,也就是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八號,許多哭哭啼啼的大臣,向暫代國事的邡王朱祁鈺,提出棄北京南逃的計劃…這個場景,看起來也很熟悉對不對?是的,三百多年前,金兵南下入侵開封時,北宋的官員也提出過同樣的南逃計劃——】
【雖然到了最後,因為那對一心求和的慫貨父子皇帝,北宋依然亡了,但大家總會
記得,曾有一位叫李綱的大臣站出來力排眾議,率眾迎敵打退金軍……可現在的大明,能遇到它的鐵骨忠臣嗎?】
朱元璋惡狠狠看著畫麵中的大臣, "跑個屁跑!老子的大明,絕不能變成第二個大慫!老子不服,老子不服…"
朱棣等人雖然先前聽到朱祁鈺會站出來力挽狂瀾,可此時此刻,他們依然期待而緊張地望向屏幕——我大明,會出現李綱那樣的臣子嗎?
【幸運的是,大明麵臨著建國以來最危險時,也出了一位同樣鐵骨錚錚的大臣——於謙…更幸運的是,大明還出了一位在關鍵時刻力挺於謙的代理監國王爺——朱祁鈺…】
朱元璋邊扯了扯嘴唇想笑,邊熱淚滾滾而下, "好!好!好……秀英啊,咱老朱家還是有硬骨頭的兒孫嗚嗚…"
擔心明朝變成第二個南宋的朱棣和朱高熾,不約而同大鬆一口氣,朱棣啞著嗓子道, “好…幸好他們是明白人,不能跑,這一跑,大明就變大送了!"
畫麵中,吵得不可開交的朝堂上,儒雅清雋的兵部侍郎於謙,站出來冷聲打斷了正在力勸朱祁鈺南遷的大臣, "諸位!你們可還記得,當年太宗皇帝執意遷都來北平,是為了什麼?"
大臣們漸漸安靜下來,紛紛朝他看去。
"為了穩定北方邊防,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太宗貴為天子,尚且有如此壯誌,你我既食君祿、蒙受國恩,又豈能聞風而逃,讓京師落於敵手,讓北方無險可守?"
有大臣哭著喊道, "可我大明如今主力部隊全軍覆沒,陛下又被瓦刺俘虜,京師兵力不足抵抗那狼子野心的也先,士氣更是前所未有的低落,如此種種,留守京師隻有死路一條啊!"
另一個顯示“徐埕”的大臣站出來, "於大人呐,據我這幾日夜觀星象,發現大明氣數已儘,隻有南遷才能躲過一劫……"
於謙轉頭看向他,厲聲道, “你們這種貪生怕死之輩,煽動大明君臣南遷者,居心叵測,該
殺!” (1)
徐埕嚇得一哆嗦, "可是…."
於謙的聲音充滿了整個大殿,鏗鏘有力, "沒有什麼可是!諸位還記得南宋的教訓嗎?那趙構登
基之時,明明北方大部分土地城池還在他手中,開封府、大名府、河南府也還在他手中,可他全放棄了,他全不要了,他要迫不及待逃去南方,最後,他得到想要的安寧了嗎?沒有!"
“若是中原不放棄抵抗,總能蠶食消耗敵軍兵力,若是放棄抵抗,無異於為敵軍節省兵力糧草,直接將北方之地拱手相讓——可是,放棄國家半壁江山,逃去南方偏安一隅,會等來什麼後果?在心驚膽跳中,等來草原騎兵輪番攻打,卑躬屈膝朝他們稱臣稱子,直至亡國!"
"大明之興亡,係於諸君身上,請各位寧正而斃,不苟而全,抱著玉石俱焚的決心,與我一同守護北京!"
這時,留守朝中官職最大的吏部尚書王直站出來, ”我願與君共守北京,以死殉國!"另一位大臣商珞站出來, “我願與於大人共守北京,寧死不降!”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 "我願與於大人共守北京,九死不悔!"
朱祁鈺哭著站起身, "好!好!大明有諸君,京師可保矣!從現在起,再提南遷者,殺無赦!我願與諸君共守北京,至死方休!於謙現在既然代理兵部尚書之職,具體的布防事務就交給你來安排吧!"
"所有人聽令!京師保衛之事,一律聽從於謙指揮調配,不得拖延推諉…"
朱元璋拉著馬皇後的手,激動得老淚縱橫, "那於謙真不錯,真不錯…不過,他懂打仗嗎?"這個問題,也是縈繞在朱棣等人心頭的疑惑,幸好天幕很快來到於謙調兵遣將的場麵.畫麵中,於謙拿著輿圖正在有條不紊安排, "命兩京、河南備操軍赴京守衛…"
“命南京、山東兩地備倭軍赴京守衛…”
"命江北所有運糧軍赴京守衛…"
"各地接到命令立刻出發,違令者,斬!"
【於謙是文臣,可他不是迂腐的書呆子,相反,他自小仰慕文天祥,喜好兵書…他接手的京師保衛重任,開局就是地獄模式,可他毫無懼色——】
【朝廷主力部隊全被朱祁鎮折騰沒了,他從各地調後備役和後勤部隊馳援京師;離京師不遠的通州糧倉有糧食數百萬石,可朝廷沒有足夠的兵力前去搬運,甚至有大臣提出燒了糧倉,以免糧食落到也先手裡,
可於謙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命各地受召部隊從通州進京,兵士從通州糧倉取糧進京.】
朱元璋激動地搓了搓老妻的手, "好!好!這於謙不但忠心,他還聰慧啊,我老朱喜歡這樣的臣子…"
朱棣激動地抹了抹淚水, "於謙…快,派人去查於謙現在在何處!我老朱家要好生感謝他!"另一個時空的朱瞻基和張太後也看得激動不已,立刻命人尋找於謙…
畫麵中,一場新的風波正在湧現,平靜的朝堂突然一片混亂,大臣們請求朱祁鈺把王振滿門抄斬,鏟除他的錦衣衛及宦官黨羽,以免這些奸賊在京師保衛戰時再搞什麼幺蛾子。
可朱祁鈺此時隻是個代理攝政的王爺,根本不敢動朱祁鎮的寵臣,他正在猶豫間,大臣們已經跟錦衣衛的人打了起來,你扯我頭發,我撕你衣袍,亂成一鍋粥…
朱元璋湊近仔細看了半天, "他們到底在搞什麼?上個朝,還能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