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說的是這事呀。
老人的話,也讓白葉等人啼笑皆非。
不過紫砂壺的產量確實不多,一方麵是白葉等人,有意識地控製了數量,物以稀為貴,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
另外一方麵,也是由於白葉忙呀,不可能兼顧太多。所以現在,紫砂壺工作室,基本是黃子玉在負責。他一個人,一天能做三把壺,也算是有效率。
不要說等一個月,有些人的訂單都排到兩年後啦。
但是埋怨歸埋怨,卻沒人願意取消訂單。因為大家清楚,精品紫砂壺出貨越慢,就意味著它的價值越高。
這個就是壟斷的好處,沒有競爭對手,又是自己製定的標準,肯定是所向披靡。
在老人的“指責”下,白葉含笑不語,更沒有表態說,安排老人插隊什麼的。他知道,這隻是玩笑。有些人更講究“風骨”,如果他把玩笑當真,說不定適得其反。
這也是事實,一陣輕笑之後,幾個老人就轉移了話題。
“你的壁畫,完成了吧?”虞蒿問道。
看到白葉點頭,虞蒿臉上的笑容,又濃鬱了幾分:“行,過幾天有空,我去看一眼。我要對比一下,上色之後的壁畫與沒上色之前的白描,這其中的差彆多大。”
“或許會讓你失望。”白葉連忙打預防針。
要知道在上輩子,他隻見過白描的八十七神仙卷,給白描上色,是他自己的審美,虞蒿未必會欣賞。
“不要妄自菲薄。”
旁邊一個老人微笑道:“你以前學的是油畫,儘管不想承認,但是油畫專業對色彩的掌握力,要比傳統國畫強一些。”
“這話我不愛聽了。”有人開始反駁:“工筆畫的濃豔色彩,不見得差呀。真正比較起來,不輸於油畫。”
“你彆抬杠,要客觀看待問題。”
老人啞然道:“要老實承認,工筆畫的突破、進步,也離不開西洋畫的養分。”
“誰不承認了。”
反駁的人道:“我們華夏文明,向來是海納百川,兼收並蓄,集百家之長,然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再獨樹一幟,內核沒變就行。工筆畫是這樣,難道油畫不是這樣嗎?你敢說油畫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沒有汲取其它畫種的養分?”
這倒是事實,其他人點頭沒有反駁。
見此情形,那人自信道:“更何況我相信,青出於藍勝於藍。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工筆畫的造型、色彩水平,已經不輸於油畫了。”
“真的麼?”
聽到這話,老人笑了:“既然如此,要不要比一比?”
“行,怕你不成。”
兩個老頭站了起來,吹胡子瞪眼,好像擦起了火花。
但是旁邊幾人,卻樂嗬嗬地看熱鬨,沒有阻攔的意思。相反,還有人推波助瀾,興致勃勃呼喊叫人。
湖上泛舟的一群人,聽見了叫喚聲,也連忙劃船回來。聽說了這事,也是饒有興趣,立即去準備啦。
不過……
這不是國畫圈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