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室中的青銅作品,到底是不是抄襲段囂的作品,這個還真是不好說。畢竟從輪廓上來講,最多有幾分相似度。
問題在於,具體的造型,完全不同啊。
所以隻能歸類於借鑒。至於抄襲什麼的,那是網上帶的節奏,誰信了就是腦子拎不清。
起碼鄧少英與楊主任,對於抄襲的指責嗤之以鼻。
他們兩個專注打量眼前的雕塑作品,越是研究越是覺得,這件雕塑值得反複欣賞、解析。
有些東西,乍看很驚豔,但是沒有回味的餘韻。有些東西,看起來一般,但是十分耐看,更耐人尋味。
“陸懷庸撿到寶了啊。”鄧少英有些感歎,更有些好奇:“就是不知道,這雕塑的創作者到底是誰?”
“新人嗎?”
楊主任分析道:“哪個美院的學生?或者哪個工作室的學徒出師之作?還是哪個雕塑師開竅了?”
成名雕塑家,基本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是兩人沒從雕塑中,看到名家大師的痕跡。所以隻能猜測,這是新人的作品。
再說了,真是成名的雕塑家,也不至於碰瓷段囂呀。
這不合常理,也沒有道理。
在兩個人揣摩之時,一個學生忍不住湊過去,小心翼翼求教道:“院長,這個雕像,真的那麼好?”
鄧少英回頭看了眼,確定是雕塑學院的學生,然後就板著臉道:“好不好你們自己不會賞析嗎?”
“連賞析都不會,怎麼創作出好的作品?”
鄧少英直接點名:“你過來,認真看雕像,至少給我分析出三個要點。從造型的視覺審美,再到作品本身表達的情感,以及材料載體的選擇,逐一分析。”
“啊。”
那個學生傻了眼,痛恨自己的多嘴。
他眨著眼睛,可憐兮兮的樣子,期盼鄧少英改變主意。
奈何,鄧少英冷笑,斜眼道:“要是分析不出來,回學校再重修一遍基礎課程。”
學生立即打了個冷顫,心神為之一凜,急聲道:“院長,不要呀,我馬上分析……”
他恨不能打自己一巴掌,帶著懊悔的心情,再次觀看雕像。
青銅的造像,表麵有點兒粗糙,這跟段囂的作品風格,還真是沒有什麼兩樣。
以青銅為載體,作為創作的材料,這是許多雕塑家慣用的創作方式之一。但是不同的雕塑家,對於材料的運用,自然各不相同。
有人喜歡利用青銅的光澤,把作品塑造出亮光閃耀的模樣。有人喜歡利用青銅的深沉顏色,塑造作品的古拙、滄桑感。有人喜歡利用青銅的可塑性,製作複雜的雕像……
總而言之,青銅熔點低,硬度又大,不像鐵那麼易生鏽,幾乎不受天氣影響,所以青銅材料鑄造雕塑,無論古今都比較普遍。
但是怎麼塑造,就看個人的本事啦。
平庸的雕塑家,雕塑的青銅作品,根本沒有什麼特點。厲害的雕塑家,卻充分利用青銅的特性,塑造出自己的鮮明風格。
段囂也算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