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人心裡也埋怨白葉,好端端的乾嘛跨界到建築去啊。
全才、通才,這樣的人設,容易崩。
總之,沒人對罵了,噴子爽了,一些白葉的支持者,就算心裡鬱悶,也反駁不了。畢竟他們不是流星明星的腦殘粉,不管有理沒理都要撕。
他們是行業人員,還是比較講理的。
在噴子們洋洋得意,耀武揚威的時候,一篇評論文章橫空出世,賺足了眼球。
文章的標題,非常的大氣。
“人與自然的神聖對話感受白葉的文村佛堂!”
再看文章作者……
呲!
一些懂行的人,直接抽了一口涼氣。
中海建築與設計學院。
教授……
名字不說了,外行人不知道。
但是對於業界來說,也算是比較有名望,屬於建築教育行業中的學者。
他的文章,誰也不敢忽略。
所以大家收斂了各種心思,認真地拜讀。
這篇文章,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摘要。簡短的幾句話,直接緊扣了主題。
“白葉的文村佛堂,體現了他對建築的天才想象力,小小的建築充滿了無窮的魅力。無論是建築的本身,還是建築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抑或是建築內部的光影關係,都為參觀者及使用者提供了無限的美景和豐富的韻味。”
“可以說,這佛堂可謂是一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藝術品。”
讀完了摘要。
本身驚詫的人群,更覺得震驚。
好高的評價。
緊接著,自然有人懷疑,這教授是不是太誇張了?也不能由於,白葉是中海美院的學生,就這麼沒節操的吹捧啊。
帶著懷疑,大家審視文章內容。
“白葉不是專業的建築設計師,他沒有經過正式的訓練,也恰恰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在建築的設計上,才不受到任何的束縛,有著天馬行空一般的想象力。”
“文村佛堂的設計,恰恰就是打破了常規的存在。”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恐怕誰也不會料想到,本該莊重華麗,宏偉壯觀的佛堂,居然隱藏在地底之下。”
“這是顛覆了常識,對傳統建築的一種挑戰。”
“考察建築之後,經過我的分析,白葉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對場地、場所、場景的闡述。這三要點,不僅是對建築評價的依據,也是相互關聯的概念。”
“從內涵看,不難發現這些概念,與環境有密切的聯係。”
“佛堂在顛覆傳統的同時,卻在現代的外觀及內部的營造中,巧妙地引用了傳統的美學,以達到景觀與生態的平衡之美……”
文章洋洋灑灑,經過大幾千字的專業術語之後,也迎來了總結。
“關於光彩,關於對話,關於感覺,文村佛堂是沒辦法用文字書寫,也不是能夠憑借照片看得懂的。隻有坐在那裡,自己慢慢看,慢慢想……”
“天,水,光,渾然天成,人與自然以近乎神聖的方式進行著對話,建築與自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保持著神秘的平衡,等人去領悟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