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一語道破趙驥心中所想:“不舍是想調沙摩柯北上吧?現今武陵已經全郡收複,怕他留在這裡會有所掣肘?”
趙驥尬笑道:“我隻是擔心陛下而已”。
馬良擺擺手說:“不舍無需遮掩,武陵貧瘠,難以供養大軍,與其留沙摩柯在此擾亂地方,不如北上解陛下軍力匱乏之困,戰後還可趁勢收編,此乃兩全其美的事情,實話說罷,我也正有此意”。
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沙摩柯就帶了萬餘蠻兵北上增援劉備,結果大多戰死在夷陵,步騭趁虛進攻武陵,臨陣斬殺馬良。
趙驥不擔心武陵的兵力問題,預知未來曆史走勢的他,知道陸遜擊敗劉備後還要繼續抵禦曹丕對江陵的進攻,自己隻需要麵對步騭的一萬交州兵即可,靠手下這三千兵足矣。
馬良上書劉備後,很快就有了回音,劉備賜下官爵財物,以厚利誘動沙摩柯,沙摩柯在武陵處處受趙驥鉗製,乾脆領賞北上,爭取在皇帝身邊搏個更大的前程。
眼下已然入冬,沙摩柯離開後,武陵的財政負擔大為減輕,在趙驥的請求下,馬良不僅給士兵們配齊了冬衣,還大方的撥給軍屬不少過冬物資。
在物質保障的刺激下,士兵們訓練熱情高漲,趙驥按照新老兵混編的老辦法,快速提升著部隊戰鬥力,他靠著繳獲,除隊率外還給狼筅手、大盾手和刀盾手配上了劄甲。
三千人中,趙驥編練了約兩千五百人的鴛鴦陣近戰步兵,以及五百人的弓弩混編遠程兵。
以趙驥的看法,弓弩兵的比例明顯偏低了,但堪用的弓弩實在難造,而且弓兵的訓練周期又太長,他和馬良費儘心力搜刮乾淨武庫和當地大族的存貨,才勉強湊出了這五百弓弩兵,算是填補了自己的一大短板。
戰事方麵,無論夷陵武陵都陷入了沉寂。
陣斬黃蓋後,步騭依舊不為所動,頂著壓力繼續高掛免戰牌,趙驥更不著急,反正他知道至少明年夏天前,夷陵主戰場是不會分出勝負的,自己安心練兵就行。
冬去春來,眼看天氣一天天變熱,眼見鴛鴦陣日漸純熟,這日趙驥找到馬良商議:“戰事久拖不決,於大漢更為不利,我有意帶兵主動出擊長沙”。
馬良沉吟片刻後答到:“步騭深溝高壘而不戰,我軍現在出擊隻怕正中他下懷,若攻而不克,徒耗錢糧爾”。
“我在成都時曾向蜀郡太守楊洪獻過一計”,趙驥取來地圖指給馬良看,“我不打算攻堅益陽,而是要深入湘水流域避實擊虛,迫步騭出城與我野地決戰”。
“我在成都也聽過不舍此計,還和陛下、丞相商議過”,馬良擔憂道,“大家都認為此計絕妙,但太過依賴主將的指揮,大軍到湘水後易進難退,稍有挫折就會自陷死地”。
說得有道理啊,教員四渡赤水固然絕妙,但其中的驚險又有幾人能夠體會。
“當時丞相認為此計風險太大,但又愛惜不舍的才華,所以才建言陛下送你來我身邊,既給你一方用武之地,又循循叮囑我萬不可縱容你浪戰”。
果然是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的風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