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白帝托孤(2 / 2)

驥行三國 趙不言 2492 字 10個月前

李嚴、趙雲對此都無異議。

諸葛亮又道:“永安乃國之東門也,須有重將鎮守,正方以為當以何人鎮守?”

“這…”李嚴撚須沉吟不答,他現在頗為兩難,夷陵之戰幾乎透支了蜀漢的軍力,現在永安的兩萬人是蜀漢政權所剩的最強大最精銳的軍團,他身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自然想把這股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一旦接手永安的軍隊,就意味著李嚴至少短時間內回不到成都,浸潤官場多年的李嚴自然明白遠離權力中樞的影響。

“正方身為托孤重臣,應該陪伴在新帝身邊”,諸葛亮打破沉默,“這樣罷,將軍高翔久隨陛下,在漢中之戰時也頗有戰功,不如就留他都督永安吧”。

“不妥,高翔恐非陸遜對手”,李嚴立即表示反對,漢中都督魏延是荊州南陽人,俫降都督鄧方也是荊州南郡人,要是再讓高翔這個荊州南郡人出任永安都督,那他李嚴還能指揮得動誰。

其實李嚴也是荊州南陽人,隻不過他是小吏出身,打不進士大夫階層的圈子,而且李嚴早在劉焉時就已經入蜀,和當時鬱鬱不得誌的法正、孟達報團取暖、結為至交,身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東州派的印記。

諸葛亮反問:“那正方以為當以何人鎮守永安?”

人緣是李嚴最大的短板,劉備之所以敢把軍權交給李嚴,除了李嚴自身能力傑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嚴是個惹人厭的孤臣,特彆是在他唯二的好友一死一叛後,他的褡褳裡已經沒有擁有足夠資曆的政治盟友了。

“還是我留下吧”,李嚴咬咬牙作出決定,軍權絕對不能旁落,至於回成都的事,哼,以後總是會有借口和機會的。

“好,那就依正方”,諸葛亮點頭同意,趙雲也不反對,蜀漢朝堂的權力格局就此確定。

劉備去逝的消息很快傳到武陵,馬良和趙驥也在府衙設了靈堂遙祭。

不久,朝廷傳來命令,新皇帝下旨廢除荊州刺史部的設置,召馬良回朝擔任尚書令,並在武陵、零陵二郡設立荊南都督府,由護軍吳懿擔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