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劉禪還是諸葛亮,都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軍侯去駁趙雲的麵子,很快就批複同意了,任命下到中軍後,趙雲大筆一揮,就把柳隱劃撥給了趙驥指揮。
如此,柳隱就在趙驥毫不插手的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的歸到了趙驥的麾下。
鴛鴦陣的秘密遲早保不住,趙驥乾脆直接跟柳隱兜了底,不過話術上仍然交代說是家傳的秘陣。
柳隱本是個忠直的人,對趙驥的傾囊相授極為感激,話語間大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意思。
有了陳祗、柳隱一文一武的輔佐,軍隊的訓練迅速進入快車道,校場上每日都是喊殺連天,按照武陵練兵的經驗和舊例,每日上午訓練半天武藝或隊列,下午教識字和條令。
這天,柳隱前來稟報,說因為中軍是新建的緣故,什長、隊率、屯長等基層軍官缺額極大,已經影響到了正常訓練,希望趙驥儘快補足。
趙驥有權直接任命百人以下的低階軍官,他本著“相馬不如賽馬”的原則,安排組織了一場大比武,有信心勝出的士兵都可以報名參加,按武藝高低分配職務,這樣做既能服眾,又能給勤練武藝的人一個晉升機會,在士兵中形成優上劣汰的競爭氛圍。
考慮到鴛鴦陣的特點,趙驥把比武科目定為刀盾、狼筅、長矛和馬叉,大盾手因為隻需身長力大者即可,所以不在比武範疇。
比武采取抽簽配對的淘汰賽製,使用沾了石灰的木質兵器,兩兩分組分彆使用四種兵器對戰,四項打成平手的加賽識字和條令。
士兵們參賽熱情很高,有近半的人報了名,但因為是淘汰賽製的緣故,到第三日就已經決出了最後的五名勝者擔任屯長。
五名擬任的屯長站在趙驥麵前等待訓話,誰知趙驥還未開口,其中一人突然高叫到:“將軍欲得壯士效力,何不讓我等再決軍侯之位”。
趙驥聞聲打量,隻見出聲之人中等身材、四肢粗壯,外形倒是極為英武,那大漢滿臉傲色,出列抱拳道:“某若勝不得場上四位兄弟,情願不當這屯長,若是我勝了,就請大人舉薦我出任一曲軍侯”。
柳隱見這人在趙驥麵前放肆狂言,當即斥責到:“住口,不知道說話先打報告的條令嗎?”
那大漢斜眼蔑視柳隱,傲然道:“勝得幾個新兵算什麼本事,在下敢請柳軍侯下場較量武藝,且看我倆的本事孰高孰低”。
柳隱聞言大怒,他無意和一個士兵分高下,但對方如此公然叫陣,若自己不出手懲戒的話,以後還怎麼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