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月後,尚書令史陳祗正在官廄辦公,幾名士兵突然闖入,董允越眾出列說:“奉宗,隨我走一趟吧”。
陳祗慢慢放下手中的筆,平靜問到:“休昭兄,此乃何意?”
董允的父親董和與陳祗的叔外祖許靖是故交,兩家子侄常有往來,所以董允以前也和陳祗有過交集。
董允冷著臉說:“公事在前,私交在後,今日我是奉丞相之命請奉宗問幾句話”。
陳祗笑道:“我記得休昭兄的官職是侍中,不知何時又在相府掛職了?”
董允麵皮一紅,有些生氣:“奉宗跟了趙驥不久,嘴皮子倒是比以前厲害了,哼,丞相奉先帝遺命托以國事,朝廷百官有何人是丞相不能指派的?”
“兄言是也,是小弟失言了”,陳祗起身長鞠一躬,然後邊昂首往外走,邊指著同來的兵士和董允聊到,“其實兄長派人喚我過去便是,哈哈,何必興師動眾”。
董允將陳祗帶到官衙,好心勸說道:“奉宗,我已查明,你隨趙驥平定南中後,曾在返回成都前滯留滇池數月,說吧,你在滇池乾了些什麼,隻要你實話實說,我就保你無事”。
“多謝休昭兄”,陳祗聽說聽教,“那我就實說了,我是去教蠻人部落煉鐵”。
“你……”董允沒想到陳祗交待得這麼快,被打亂了預定的問話節奏,嗆了幾聲才又說,“是誰叫你教他們的?”
陳祗愕然:“當然是奉丞相之令呀,相府不是明令讓傳授南中蠻人農、工技藝嗎?休昭兄不知道?”
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和原本的曆史並無不同,他認為南中之所以易亂,根本原因就是生產力落後,導致物質供應不足,所以平叛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向南中地區輸出先進的生產技術,就連後世的中學曆史課本上都記載了諸葛亮教蠻人紡織的事情。
在南中地區的生產力進步後,諸葛亮廣開蜀地和南中的貿易,從南中地區大量收購馬匹、皮革、銅鐵和生漆等物資,既穩定了南中秩序,又保障了軍需,還能取得稅收。
董允當然知曉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他也明白陳祗這是在故意曲解鑽空子,於是追問道:“但鐵是禁榷,難道也是丞相讓你私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