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聲照月不成,反蝕俸祿,甚是忿忿。
幕客薛福成上言:啟稟張大人,吾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講?
張樹聲道:叔耘公但講無妨!至津以來,惟叔耘公不棄吾;公乃曾文正公至交,吾亦得曾文正公提挈,爾吾同道中人也,公切不可以大人之謂呼吾。
薛福成道:福成佐幕經年,主次上下,一直謹遵。京師盛傳,懸直督以待李大人服闋,懸粵督以待張大人回任;張佩綸隻手通天,八麵玲瓏,焉能不知。擁有權勢者,一山容不得二虎,京師如此,直隸亦如此。為人君主者,最懼一家獨大,左大帥之湘係、李大人與張大人之淮係、李鴻藻之清流,互相製衡,善莫大焉。
張樹聲道:張某為一葉障目,愧對薛公矣!薛公之上曾侯書、之治平六策、之海防密議十條,吾亦深讀,佩服之至。薛公在,攬什麼李清流張青牛。
1882年7月23日,朝鮮王朝京軍因缺餉嘩變,驅逐閔妃,砍殺官吏、倭人幾十餘。
朝鮮駐天津領選使金允植、問議官魚允中聞訊,即刻照會直隸總督張樹聲。
張樹聲道:兵變民亂,古今有之;一麵之詞,不可儘信,再探!
二日後,金魚二人再照:高麗亂黨斬殺王妃及閔氏大臣、倭人等二十六人,王無恙,王父大院君移花接木,暗中運籌,重執朝綱。朝鮮乃貴國藩屬,貴國若於今日不亟亟調處,倭人必大發報複,倭寇一至,生民塗炭,宗社將覆。懇請貴國即刻出兵朝鮮,伐叛討逆,扶危定亂。
8月3日,金允植複照:既入漢城,便可圍住大院君其第,以康穆王妃命數其罪而賜之死。
8月4日,中國駐倭國大使黎庶昌密電馳報:朝鮮亂黨滋事,圍攻倭國使館,殺倭人十三,並劫朝鮮王宮,殺王妃及閔氏大臣無數,王無恙,王父大院君執政。倭國現有水兵七百餘,步兵七百,前往朝鮮。中國似宜派兵前往察看情形,相機辦理。
幕客薛福成道:啟稟張大人,此誠危機,事關吾國之榮辱朝鮮之存亡!當機必立斷!
張樹聲道:吾與黎庶昌僅一麵之緣,此人如何?
薛福成道:吾二人,即便遠隔萬裡,亦互達手書,有無未嘗不相通也,升沉未嘗不相關也,文藝未嘗不相質也。
張樹聲道:事不宜遲,吾即函請總理衙門奏請發兵援朝。
薛福成道:事機得失,間不容發,請張大人迅發“超勇”、“揚威”、“威遠”三兵艦,即日駛往朝鮮。
張樹聲道:倭國先聲奪人,此時即發,亦恐晚矣!
薛福成道:然猶可冀幸者,倭國海道彎環圩曲,井上馨由東京起程,非十餘日不達朝鮮,不若中國兵船由煙台東駛之捷也。
張樹聲道:速傳吾令,提督丁汝昌、道員馬建忠速偕朝鮮問議官魚允中,乘“超勇”等三兵艦,於本月二十五日開往朝鮮,察觀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