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關、西善橋營壘悉數失守,李秀成不敢再戰,即行突圍,退守雨花台。
李若珠、周天培縱兵窮追,三山營、三汊河、大勝關,逐一攻占。
和春喜奏:金陵形勢,以太平、神策門為左翼,以雨花台為右翼,三山、板橋為咽喉,三汊河、西善橋為脈絡。今左右翼均已剪除,自大勝關迄小行,數十裡內壘卡皆平,其勢漸成孤注。此實屬數年來未有之氣象。此後能斷城賊接濟,其勢自難久踞。東北一路五十餘裡,營壘之外,濠牆迤邐聯屬,該逆斷難飛越。西南一路,我師又已聯紮四十餘營,銜接八十餘裡。刻下德興阿大兵複江浦,進攻九洑洲賊巢。
李秀成連戰連敗,隻得進城麵陳洪秀全,言懸危之局,非外調無以救解;用人之際,林紹璋、韋俊皆可重用;多事之秋,安、福二王切勿再行乾政。
秀全斟酌再三,一一應允。秀成遂將天京軍務交予地官又副丞相林紹璋,自出南門趕至蕪湖,與堂弟李世賢商議援京事宜。
秀成道:天京城困,惟九洑洲、七裡洲斷續可通。我意,一人敵南岸,一人敵北岸,遙相呼應,應援天京,可?
李世賢道:天京可撐久乎?
秀成道:一年半載,絕無問題。天京糧豐材足,件件有餘,京兵雖少,有食有魚而各又肯戰,固而堅穩也。況上有皖省無為、巢縣、蕪湖,有東西梁山之固,有和州之屯糧,又有兩浦之通,固而穩也。
世賢道:探報,楊輔清亦以東殿自居,翼王與其不睦。
秀成道:東殿之說,或為天王分化之策。石楊北下南往,東奔西走,求無新意,居無定所,屢戰屢敗,焉能不散!如此甚好,爾與韋俊,複加楊部,三足鼎立,寧郡、蕪湖固矣。
1858年5月初,李秀成北渡長江,聚兩萬之眾,半月之內,連克和州、全椒、滁州、來安,距浦口一步之遙。
德興阿膽戰心驚,謂翁同書道:蕪湖大股賊眾數萬,在上遊渡江,會合巢縣、無為州之賊,由含山一帶竄入和州,分眾攻撲全椒、滁州,如入無人之境。今以江北之兵杜金陵北竄之路,尚恐力有不繼,況複加兩萬之眾。
翁同書道:金陵大軍數萬,開挖長濠,圍已將合,僅餘下關一帶披猖如故。和春躊躇誌滿。九洑洲賊逆憑江負固,窺伺之心未息。西路皖北和含一帶賊蹤飄忽異常,而徐宿吃緊,勢將蔓延。李逆秀成又已北渡。吾係四麵受敵,聽其所之,一旦竟成燎原之勢,實非意想所及,速速求援和春。
德興阿道:皖省非吾剿逐之地,切勿深陷。
和春聞江北情急,撥兵2000襄助。德興阿暫舍九洑洲,調兵遣將,分攻來安、全椒、滁州。
翁同書一馬當先,率軍4000,兵分三路,北攻來安,大戰三日,克之。
來安城失,李秀成不做糾纏,令李昭壽部守滁州,自領大軍開至全椒,紮營大劉莊,整備月餘,意一戰掃開兩浦,打通江道,以安京內人心。
德興阿參透李意,遂集主力於石磧橋、高旺,阻其來路;又令馬隊設伏於陳、石兩橋之間,斷其歸途。
是日,求天義陳坤書以新入民勇為前鋒,自率精銳督其後,欲後發製人。孰料民勇未經戰陣,一觸即潰;中軍製止不下,隨退;後軍不知前勢,亦退。
德興阿趁機總攻,太平軍頃刻土崩瓦解,大劉莊、雀廟集13座營盤亦皆失陷,李秀成僅帶數騎逃至全椒,不敢再動。是夜無眠,谘語李世賢道,先前東王、翼王臨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望風披靡,今卻屢屢敗北,何也?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吾輩不可誌淺,切勿妄打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