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3768 字 10個月前

1858年9月30日,陳玉成率兵三萬,進擊六合。德興阿集合潰兵萬餘,再行會戰;再敗;隨即再遁,一去杳杳,再無蹤影。玉成督兵攻城,力戰半響,未及城垣,死傷無數。

陳玉成歎:鐵打的六合,真真名不虛傳。

同日,李秀成偕撚軍薛之元部攻克天長。10月4日,李世賢不戰而克儀征;9日,世賢再克揚州。二李議定:東渡運河,徹殲德興阿一軍。

馮子才管帶南營潰兵過江,稟告和春:浦口、江浦均失,德帥僅以身免,匿於舟中,泊在儀征之泗源溝內十餘日矣,寂寂無聞。六合被賊圍困已及十日,無一援兵,置之不問。北岸自揚州至六合百餘裡,無一官兵,任賊所為。聞賊已至揚州、儀征內矣。德營潰敗,所存兵不過三四千人。鞠幫辦等僅收餘燼,分紮於萬福橋、邵伯等處,離揚州數十裡矣。或數百、或千人一處,喘息未定,魂魄俱無。賊若再攻,全完矣!

和春謂張國梁道:江北賊逆勢甚大,六合危殆,非兄不能解此困境,兄自龍潭渡江,直馳六和。

張國梁道:陳李聯手,其勢洶洶,吾援六合,陳李合擊,險矣!步步為營,先克揚州,次複儀征,迅速西趨,以解六合之圍。溫紹原踞城六載,得方有法,可渡此劫。

10月15日,張國梁率兵七千,自鎮江橫渡長江,進抵萬福橋,收納潰勇五千,兵勢大振。國梁急飭部屬修橋整舟,擇機渡河西進揚州。

李秀成聞,即令李世賢率兵一萬,擇地渡江,側擊江南大營。

20日,浮橋修成,國梁督兵攻擊,李秀成稍作抵抗,退城而走;23日,複舍儀征;谘告陳玉成:速克六合,合軍禦張。

陳玉成接谘,知妖援將至,遂飭令藍承先:於小東門外,傍河掘地道。

溫紹原聞,挖塹拒之。玉成複令穿壕溝而入,上支板盾,下墊竹木,升貨藥兩棺,直達城腳。黎明爆破,城陷十餘丈。

溫紹原見大勢已去,偕總兵羅玉斌、縣令李守誠投水而死,六合遂失。

同日,李世賢由烏江渡江,攻擊溧水。

南營虛空,和春慌,谘飭張國梁:六合三麵環水,城堅濠固,守易攻難。一旦為賊所有,必以全力負隅,非急切所能攻破。吾令:副將馬德昭率兵二千留駐,爾部即刻回返。

張國梁渡江,即偕張玉良部,強驅李世賢一軍。

江北戰事消弭,兩江總督何桂清奏曰:惟查德興阿自浦口失事以後,即登舟由六合、儀征、揚州而至邵伯鎮,並無營壘,威望頓失。幫辦軍務之鞠殿華、毛三元、成明,俱係偏將之才能,而無統帥之識略。且鞠殿華賦性粗暴,不得兵心。毛三元年已七旬,精力較遜。惟成明尚有可觀。又有翼長富明阿,亦甚勇往。然必得有統帥以督率之,方能有展布。今江北政出多門,德興阿每多不能受商之處,不謂其一蹶不振至於如此。奉旨派援六合之提督德安,年老多病,且道路梗阻,不知何日方到。

勝保奏曰:浦口各營撤退後,沿江北岸皆賊。雖經江南官兵堵剿嚴密,而賊之糧米貨藥接濟已多。並金陵逆首偽令,將江北各賊及新脅之眾放入城中,約有萬餘,令其守城。又將城內長發之賊若乾驅至江北,歸各逆首統轄,令向各路撲竄。據稱浦營未潰之先,金陵賊眾缺糧,每日男丁放糧四兩,婦女二兩,饑斃者堵塞道路,眾心業已潰散。若無此虞,總在九十月間必能克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