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4479 字 10個月前

何謂從權?

現值天下多事之秋,皇帝陛下以衝齡踐祚,所賴一切政務,皇太後宵肝思慮,斟酌儘善,此誠國家之福也!

臣以為即宜明降諭旨,宣示中外,使海內鹹知皇上聖躬雖幼,皇太後暫時權理朝政,左右不能乾預,庶人心益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術。

俟數年以後,皇上能親裁庶務,再躬理萬機,不亦善乎?

雖我朝向無太後垂簾之儀,而審時度勢,不得不為此通權達變之舉,此所謂事貴從權。

何謂守經?

自古帝王,莫不親親尊賢為急務,此千古不易之經也。現時讚襄政務,雖有王公大臣軍機大臣諸人,臣以為更當於親王中簡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輔弼一切事務,俾各儘心籌劃,再求皇太後皇上裁斷施行,庶親賢並用,既無專擅之患,亦無偏任之嫌。

至朝夕納誨,輔翼聖德,則當於大臣中擇其治理素優者一二人,俾充師傅之任,逐日進講經典,以擴聖聰,庶於古今治亂興衰之道,可以詳悉,而聖德日增其高深,此所謂理宜守經也。

慈安閱覽,道:此折,若讓肅六他們知道,還不吵翻了天。

慈禧道:此乃恭親王投石探路之舉,留中不發,回京再議吧。

肅順等八大臣不依,非要查觀,連催六次。

慈禧亦怒,道:留中不發之權,哀家亦無乎?查查查!觀觀觀!爾等隨便查觀!

慈禧言罷,即將折子擲出。

八大臣觀畢,皆怒。

載垣道:董元醇忤逆先皇遺詔,罪該萬死!

肅順道:董元醇沽名釣譽,妄議朝政,當誅九族!

慈禧道:聚眾叛亂,罪大惡極,吾皇明諭,方可誅人九族。爾一手遮天,妄議朝臣,一言而起,即誅人九族,是何居心?

肅順道:亂言莠政,忤逆先皇遺詔,該不該誅?

肅順言之有據,兩宮太後竟一時無語。

肅順繼續道:奴才受大行皇帝托付,殺與不殺,誅與不誅,自知輕重緩急。兩宮太後截留此折,留中不發,是何心思?

慈禧亦怒,朝堂狂喝:爾一臣子,如此言語,當遭天譴!

肅順更怒,跺腳直嚷:吾等奉先皇遺詔,輔弼幼主,讚襄一切政務,不能聽命於皇太後,請太後看折亦為多事!

肅順聲震殿陛,幼皇懼怕,大哭不止,遺溺沾衣。

肅順、慈禧怒畢,朝堂無音,慈安方道:先皇初基,東南糜爛,天下岌岌。未幾,夷人複犯。先皇殫精竭慮,憂心焦思,扼匪製夷。及至此,一杯冷酒,數點清燈,遊魂即去,目亦不瞑。何也?憂心吾皇、哀家與爾等矣!朝堂咆哮,可有裨益?董卿之折,可出寅卯?先皇賜爾等讚襄之權,然先皇賜哀家禦賞之印章,授吾皇同道堂之印章,是為擺設?爾等查觀董折而上諭,哀家鈐印蓋章而下傳,一切皆以先皇遺詔。

八大臣退駐軍機處,餘恨未消,即擬上諭,痛批董折:我朝聖聖相承,向無太後垂簾聽政之禮。朕以衝齡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禦極之初,何敢更易祖宗舊製?該禦史奏請皇太後暫時權理朝政,甚屬非是。又請於親王中簡派一二人,令其輔弼一切事務,是何居心?所奏尤不可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