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2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5512 字 9個月前

饒廷選道:中丞大人菩薩心腸,末將佩服之至;亂世須用重典,不誅此廝,法度無以暢行!吾等亦無顏直麵浙江父老!

王有齡道:李秀成十萬逆匪,已將杭城團團圍裹。杭城形勢雄壯,地利險固,不患於守禦之無方,而患於米粟之不計。逆匪如此困城,不出一月,吾等皆亡;此時即誅張玉良,有何裨益?無如令其率兵出戰,或生或死,任憑天意。速傳吾令,廣西提督張玉良,速攜本部人馬,城外禦敵!

張玉良得令,疊次出攻,奮力而戰;然兵微將寡,屢屢铩羽。

11月21日,張玉良再戰,複敗而歸,回營途中,竟被城炮擊中右肋,嗚呼哀哉竟日,方乃殞命。

張玉良歿,其部自散。

王有齡怨氣衝天,怒謂饒廷選道:提台大人可有解困良方?

饒廷選道:可速請杭州將軍瑞昌率旗部助戰。去歲,賊圍杭城,瑞昌親赴錢塘門,副都統來純駐守武林門,皆戰至城破。

王有齡道:瑞昌積勞成疾,旗營事務已飭令副都統關福、乍浦副都統傑純打理。關福、傑純株守滿城,得過且過。閩兵自告奮勇,血書請戰,吾懸以重賞,如何?

饒廷選道:萬萬不可,城外逆匪多如牛毛,出城必死。固守待援,乃最好之選。探報,江蘇巡撫薛煥已派員解送軍資至乍浦;左宗棠率軍一萬,已入浙境;李元度八千安越軍,已攻至廣信、衢州一帶;吾已谘請沈葆楨,再勸曾國藩,務必親率湘勇,飛馳來援。

王有齡慘笑曰:上月吾複血書谘請,鵠候曾氏大援;曾氏可救吾等乎?求人不如求己,速傳吾令,所有福建兵勇,速至城外禦敵,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饒廷選陰奉陽違,密令閩卒至天明齊集,放空槍而回。

曾國藩接求援血書,哀歎曰:遙望杭城,鞭長莫及,憂灼如何!

清軍堅守杭城兩月,糧食漸儘,王有齡諭藏粟家賑廩同食,猶不足遍給。又儘殺馬匹,分給每人肉二兩,米少許,然卒無補於饑者,有食人肉者,至於輾轉溝洫而後已,計一月內餓死者不下十餘萬人。

杭城餓殍遍地,人氣已散,李秀成屢屢射諭入城,無論軍、民、滿、漢,肯降者即活。

王有齡亦知城垣不保,冀令城門洞開,百姓可出。

瑞昌不許,道:棄民即棄城也。

王有齡萬念俱灰,痛哭流涕。

師爺勸:哭亦無用,吾等殉城,自乃本份;百姓殉城,大可不必。射書出城,谘勸秀成:杭城或破,勿傷百姓。

武林、錢塘、清波諸門清軍,數日不食,饑餓難耐,紛紛奪門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譚紹光、陳炳文、鄧光明、郜永寬趁機掘地炸牆,一擁而入。

城陷之際,浙江巡撫王有齡上吊自裁,浙江提督饒廷選、處州鎮總兵文瑞力戰身亡。

李秀成顧念王有齡心慈,出資三千兩,厚殮之。

外城破,秀成督率大軍,圍攻滿城。秀成射諭勸降,並請旨天京,大赦滿人。

洪秀全接旨,思忖再三,允準赦免杭州投降之滿人。

秀全旨下,正自嗟歎,英國參讚巴夏禮英國海軍司令何伯求見,言欲與天朝合力,打倒清廷,平分中國。

秀全不許,道:朕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

天王懿旨未至,眾將欲攻,秀成不允,發諭文曰:天國忠王秀成谘勸杭州將軍瑞昌,爾奉爾主之命鎮守杭城,吾奉吾主之命來取,各扶其主,爾我不得不由,言和成之事,免傷男女大小性命。願給舟船,爾有金銀,並行帶去,如無,願給助資,送到鎮江而止。滿洲之人過我大國為帝,此是天命而來,非而自成。滿待漢人其情本重,今各扶一君,兩不得已,存我之心而為此事也。

杭州將軍瑞昌不屑一顧,誓死不降。

李秀成乃令攻擊,瑞昌自知必死,投水而逝,副都統傑純、關福亦隨其後。城破,滿城之旗兵旗民,幾近全亡。

秀成占得杭州,即調米萬石,救濟災民;各貧戶無本資生,秀成複籌錢二十萬串,借其本而求其生,不索其利。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飭令主將鄧光明、天將童容海駐守杭州,秀成自率大軍,北進淞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