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1 / 2)

百年爭戰 路人四九 3701 字 9個月前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

曾國藩接旨,不敢怠慢,即刻入京麵聖。

慈禧太後道:上月,李鴻章督率半數淮勇入津,爾等相見,相談甚歡乎?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李鴻章曰,天津教案,非斬殺二十餘凶犯,不能平息眾怒;稍後談及前江督,李又言馬新貽威望過輕,難以震懾伏莽,長江從此多故也。

慈禧太後道:左宗棠亦乃曾臣舉薦,左臣以為,金積堡即破,暫不宜斬殺馬化龍,待收複王家疃後,再據罪惡輕重,重者誅夷,輕者遷徙。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陝甘茴亂,綿延十載,死傷百萬,不誅匪首,不足以平民忿。

慈禧太後道:速傳諭旨,左宗棠倘若擒得匪首馬化龍,屆時不得以收複各處為乞恩,以申國法,而快人心。曾臣身體好否,近日可否去那江南?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微臣罪該萬死,但待沉屙稍輕,即刻啟程南下。

十二月十二日,張之萬再奏:凶犯張汶祥曾從發撚,複通海盜,因馬新貽前在浙撫任內,剿辦南田海盜,戮伊夥黨甚多。又因伊妻羅氏為吳炳燮誘逃,曾於馬新貽閱邊至寧波時,攔輿呈控,未準審理,該犯心懷忿恨。

適在逃海盜龍啟等複指使張汶祥為同夥報仇,即為自己恨,張汶祥被激允許。該犯旋至新市鎮私開小押,適當馬新貽出示禁止之時,遂本利俱虧。迫念前仇,殺機愈決。

同治七、八等年,屢至杭州、江寧,欲乘機行刺,未能下手。本年七月二十六日,隨從混進督署,突出行刺,再三質訊,矢口不移其供,無另有主使各情,尚屬可信。

慈禧太後觀張之萬奏章,道:凶犯張汶祥為洪秀全餘黨,其戕新貽,真乃海盜挾仇,彆無主謀者?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也!凶犯不對仇家下手,竟尋朝廷命官泄憤,甚悖於常情也!

慈安太後道:刺馬之案,延宕半載,至今不實不儘;張之萬、魁玉等究辦無力,殊屬可恨!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奴才以為,張之萬等梧鼠技窮,再審亦無確信。原直隸總督、現兩江總督曾國藩老成宿望,乃江寧安瀾所賴;然其遲不赴任,務必再行督促。

慈禧太後道:速即明發上諭:馬新貽以總督重臣,突遭此變,案情重大。張汶祥所供挾恨各節,暨海盜龍啟等指使情事,恐尚有不儘不實;若遽照魁玉等所擬,即正典刑,不足以成信讞。前已有旨,令曾國藩於抵任後,會同嚴訊,務得確情。曾國藩行前,務必再次進京陛見。

慈安太後道:曾國藩以目疾為由,屢推不就,不知是何心思?

慈禧太後道:兩江事務殷繁,職任綦重;曾國藩前在江南多年,情形熟悉,措置鹹宜,現雖目疾未痊,但得該督坐鎮其間,諸事自可就理,該督所請另簡賢能之處,著毋庸再議。

曾國藩接旨,再入京師。

慈禧太後道:爾何時起程?

曾國藩道:啟稟皇上、母後皇太後、聖母皇太後,微臣二十三日起程南下。

慈禧太後道:天津教案,凶犯正法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