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剛來啊?”
“嗯,我聽說你現在住在這兒了,大棚住的習慣麼?”
“蠻好,就是蚊蟲多一些。這裡好像有蛇,夜裡我都不敢出去解手。”
“今天我不走了,陪陪你。”
她有單獨的一個棚屋,也是木頭做的,我一說要留下,她立刻不淡定了。
“你住這兒不合適,你是老板。”
老板……我討厭這個頭銜,這兩個字把人和人分的太開。
聽起來,就跟個二比資本家一家,我骨子裡是痛恨資本家的。
從我接手公司以來,處處都以員工利益為上,增添各種福利和獎金製度,隻要公司保證整體不虧損的情況下,我最大限度的去滿足員工需要。
過去,員工私底下議論,說我不適合當老板,不懂得追求細節利益。
而我也沒覺得自己是聖母,隻覺得,公司的核心是員工,他們每個人能創造出的財富不隻是停留在表麵上的,由此也出現了‘員工創業計劃’。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很對,因為公司現在發展的太好了,目前有七十多個員工去了外省做生意,實體、網絡都有涉及,底下人賺的多,我的利潤就多。
現在的經驗是,追毛求疵的人才不適合當老板,得把眼光和重心擺對了。
一個不懂得為員工著想的人,人來人去,人心留不住,企業就失去精神文化。
而那,恰恰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部分。
“唐興,我覺得不一定要等到建成以後再開業,島是你買的,你說了算。”
“哦?你有什麼想法?”
“對外租借,讓很多人參與到這裡的建設中來,就像商場一樣,租地給人家用,你可以節省很多錢,公司隻負責整體規劃,細節部分交給商戶們自己,這樣可以加快進度。”
“是個好想法,可是你怎麼確定人家願意來呢?”
“前五十個合作方的所有建材費用,由咱們來出。”
我靠,韓琪這個做老師的,居然也有商業頭腦,確實非常棒,這種模式被很多人用,可是用於海島規劃的應該還沒有。
先靠一撥建材免費來拉人氣,這些人要做生意,自然會自己來拉客人,前期都不用我宣傳的。
但我更豪放一些。
“所有來這兒的商人,建材費用全歸咱們,不用任何租金。”
她又木訥了:“散財?”
“不是散財,如果不找人家來做,咱們自己也得花那麼多錢,甚至投入的精力更多。”
“那……咱們主要靠賣海鮮?”
“海鮮隻是一部分,我要找那些有獨家秘方的人來做,把這兒建造成超級美食海上公園,在全國範圍內招商,我還要給他們蓋房子,蓋彆墅。”
韓琪沉默了片刻,有些呆板困惑:“那你怎麼盈利呢,就靠賣海鮮麼?還有什麼能賺錢?”
“你怎麼不不明白呢,這個地方現在是荒島,先開發成熱鬨的地方,等這兒人多了以後,會有很多富豪來這兒度假,甚至要求住在這兒,那時候,我就可以高價賣地皮了。”
“哈!——”
她用力錘了我一下:“你真是個奸商,壞透了。”
壞麼,這不是正常的商業思維麼,就跟炒地皮、炒樓盤是一個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