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誰讓自己出了辦報的主意,還得把印刷術改良一下,好在自己上小學時幫老師排過鉛字,知道活版印刷大概是啥回事。
“當然,翰林院就是負責這事的。”聶賢對著門口的仆人吩咐:“去把印書局的編修張良叫來。”
仆人剛要走,李天順又跟著道了句:“請他帶一塊現成雕版來。”
仆人看了眼聶賢,見聶賢點點頭,這才快步向著外麵跑去。
不大一會兒的工夫,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夾著一塊木板從門外走了進來,正是那位叫張良的編修。
他先對著聶賢、嶽華峰和張誌偉施禮,然後又衝著李天順點點頭道:“見過李捕快。”
聶賢有點納悶的問:“你們見過?”
張良回道:“剛才下官也去了文華殿,李捕快的算術造詣令人佩服。”
聶賢的臉上閃過幾分自豪:“那我就不給你們介紹了,是這樣,天順有改良雕版印刷的想法,故才把你叫來。
天順,有什麼話你和張大人說就是。”
李天順答應一聲,先把張良帶來的雕版要來看了看。
沒錯,這東西就是上一世在博物館裡見到的雕版印刷,好像工藝還被評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工藝是先在平滑的木板上,粘貼好抄寫工整的書稿,雕刻工人用刻刀按上麵的字雕刻出凸出的陽文。
印刷時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上麵,輕輕拂拭紙背,字就留在紙上了。
看到李天順拿著木板翻來覆去看著,張良問:“李捕快,不知你準備如何改良?”
李天順並沒回答這個問題,將木板還給張良道:“張大人,我認為雕版印刷有四個最大的缺點,想和大人探討一下。”
缺點,還四個……張良用懷疑的眼神看向李天順。
自己掌管翰林院書局已有十餘年,對雕版印刷的各個環節早已駕輕就熟,這個李天順的詩詞和算術厲害他承認,但要說對雕版印刷有研究他可不信。
李天順笑了笑繼續道:“第一是刻板費時費工費料。
第二是大批木質書版存放不便,無法遠途運輸。
第三是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這也不算是什麼缺點,自從有了雕版就曆來如此。”張良道。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雕版印刷應有的特點,與缺點無關。
看著張良固執的表情,李天順也不急,繼續道:“最為關鍵的一點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印製新的文章,張大人您看我說的對不對?”
“這倒是,不過我們可以多派人手,不分晝夜篆刻。”張良還是保持著固有思維。
李天順又笑了笑,開始啟發式教學:“如果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印製時就把所需的活字固定在一起,為了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使用。
至於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也可以隨製隨用……”
張良的表情從不耐煩,開始向著認真傾聽迅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