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科學思維與煉金術(1 / 2)

煤代油技術最早源自於二戰時期的德國,是當時德國的化學家們希望通過這項技術來用燃煤替代石油,從而解決德國缺少石油的窘境。

這項技術的核心是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間接液化兩種技術路線。

煤的直接液化技術是將原煤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通過催化加氫直接液化合成液態烴類燃料,並脫除硫、氮、氧等原子。

這項技術對原煤的品質要求很高,其早期技術更是需要470℃的反應溫度和70MPa的反應壓力。

而且通過這項技術製取的燃油的芳烴、硫和氮等雜質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特點,在發動機上直接燃用較為困難,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加工才能夠達到成品油的標準。

不,以珀菲科特在煉金術上的造詣來說,她甚至可以做到直接將煤炭轉化成各種她想要的油品與石油化工製品。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煤製油也是一樣,直接將原煤轉化成原油煉金術都可以做到,就更彆提隻是用原煤做原料來提煉各種所需要的物質。

在原世界,並沒有煉金術這樣把物理學和化學按在地上摩擦的技術,雖然根據奧卡姆剃刀理論無有必要勿增實體,但當煉金術真的存在並且可以被證偽的時候它就是科學的。

但煉金術這種能夠改變物質形態甚至是結構的技術其所損耗的僅僅隻是煉金術士本人的精神力,這放在原世界的話是完全打破了常規的理性科學認知的。

就好像石油,在原世界需要用分餾技術來提取石油當中的各種成分,將其分離出來之後再用作不同的用途。

甚至於一個合格的煉金術學徒都能設計出一套方案,來將石油分離成不同的單一物質,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產物。

對於珀菲科特來說,她完全可以設計一個煉金儀式,將煤炭轉化成石油。

說的再簡單直白一些,就是煉金術可以用一套煉金儀式把原油直接變成各種所需的成品,而不用像石油化工那樣需要一步步的進行分離和再加工。

這也是珀菲科特忽然之間恍然大悟的地方,她在某些角度上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她不需要複刻原世界的技術,而是應該用這個世界的技術去達到類似、相同,甚至是超越的效果。

事實上,這種程度的要求對於那些煉金術教授來說,甚至會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因為這隻要一個普通的煉金術士就能夠搞定。

不過好在這是一個有煉金術存在的世界,煤製油在原世界很複雜,但在這個世界?點石成金了解一下。

所以對於珀菲科特而言,她需要的是打破自己原有的慣性思維,從更貼近煉金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在珀菲科特穿越之前,各國主流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不過她所接觸的並不是這種煤直接液化的技術,而是通過原料煤製取合成氣,再通過合成氣進行加工製取有關油品或化工產品的間接液化技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