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 74 章(2 / 2)

肩膀上落了一隻溫暖的手,孟敬仲迷茫地抬起眼。

張幼雙踮起腳尖,拍著孟敬仲肩膀,笑吟吟地鼓勵道:“作為老師幫學生考上鄉試這不是應該的嗎?”

“好了,快回去上課吧,我今天這節課很重要,你一定要認真聽。”

這不是大言不慚。

今天張幼雙她要講的內容可謂是乾貨滿滿!

她要講的是,論鄉試、會試中四書義的出題!

鄉試、會試中四書義的出題是有規律可循的。

張幼雙印象中,日本學者鶴成久章曾經就此寫了一篇論文,就叫做《論明代科舉中試《四書義》之出題》。

這篇論文探討了《四書義》的出題規定、傾向、頻率、內容形式等方麵,而張幼雙又結合大梁的基本情況做了整理,確保能做好猜題、擬題,提高複習的效率,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

將近這一年下來,張幼雙她已經在九皋書院的學生們麵前樹立了作為先生的權威。

雖然私下裡表現得挺沒心沒肺的,但認真起來,也沒學生再敢像以前那樣看輕她。

這回,她一踏入明道齋內,齋裡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少有人發覺,不知不覺間,張幼雙講課的時候,這些素來高傲的小天才們,個個都沉澱了心思,認真專注地看了過去,無一人交頭接耳。

而這一次,跟有所不同。

因為下麵坐著的人非止明道齋的學生,還有敬義齋等其他齋的,甚至還有楊開元、孫士魯等老師過來旁聽。

環顧了一圈台下的眾人,張幼雙拍拍手,露出個篤定的笑,“這回,我要說的內容,對你們很重要。”

“我這回要講的是鄉試、會試中的出題傾向和頻率!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摸清楚了鄉、會試的出題傾向,這才能對症下藥。”

鄉試、會試中《四書義》的出題共占三道,而眾所周知,四書是有四本的。

這就決定了每本書的出題傾向和頻率各不相同。

饒是已經習慣了張幼雙這獨具一格的教學方式,眾人還是不由一怔,幾乎疑心自己是聽錯了,旋即紛紛吃了一驚。

鄉、會試的出題傾向?!這難道也有跡可循嗎?

王希禮渾身一震,不可置信地抬眼看了過去。

這、這也有竅門?

孟敬仲也怔住了,喉口仿佛被什麼東西堵住。

他當然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幾天下來近乎沉寂的心再度劇烈地跳動了起來。

少年們幾乎沸騰了,再也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爭相恐後地舉手問:

“先生,當真知曉鄉、會試的出題頻率了嗎?”這是驚喜的。

“……先生沒有騙我們吧?”這是持懷疑態度的。

“先生是如何知曉的?!”這是迫不及待的。

另有人怒道:“彆吵!快讓先生講!”

張幼雙深吸了一口氣,“大家平日裡時文看得多,但或許少有人知曉,鄉、會試每年《孟子》、《論語》都是必出的,而剩下來的一道,則從《大學》、《中庸》之間作選擇。”

隻這第一句話,對於台下眾人來說不諦於一聲春雷在腦袋上炸響。

張幼雙平靜地收回了視線,“我翻閱了這些年來的程文墨卷,發現《大學》的出題頻率要少於《中庸》。”

畢竟大學隻有五千多字,考官為了多考察學生的能力,自然會選擇字數更多,難度更大的,不過這隻是其中一個原因。

“所以,這就要求你們,一定要將複習的重點放在《孟子》、《論語》和《中庸》之上!”

時人其實多反感猜題、擬題的行徑,不過這一年多的接觸下來,明道齋的眾人早就被張幼雙這種授課方式所折服了。

察覺到張幼雙即將講的內容,或許又是那等石破天驚的驚世之語,祝保才等人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本子,飛快地記著筆記。

這一年下來,明道齋的學生們幾乎都是人手一本筆記。

之前張先生沒提還未覺得,張幼雙要求他們記筆記之後,他們才發覺這筆記竟然如此好用。

“到了鄉試、會試階段,你們就不要再做小題了,鄉試會試是國家的掄才大典,鮮少出那種割裂經文的。出的基本上都是大題。主要緊扣‘修己’和‘治人’這兩方麵。”

多做大題……

眾人運筆如飛,目光炯炯地等著張幼雙接下來的話。

伴隨著張幼雙繼續往下講,李鄲神情也漸趨複雜。

“……”深刻地察覺到了從前那個和張幼雙叫板的自己究竟有多天真。

張幼雙回身,在橫軸上刷刷落筆,輔助學生們記錄。

“你們要記住,《論語》中,雍也、公冶長、顏淵、子路、泰伯、衛靈公、子罕、子張篇的出題頻率都比較高。”

……

這都是她經過歸納整理之後,絕對準確的數據。

台下,幾個胡子花白的老頭兒忍不住苦笑著歎了口氣。

“唉……這個張幼雙啊,還真不知道拿她怎麼辦!”

楊開元樂嗬嗬地伸手一指笑道:“還能怎麼辦?俞先生和陶山長就不說了,你沒看到這些學生都喜歡她這個先生喜歡得不得了嗎?上回那道試的王提學可不是對她讚不絕口?”

這一年相處下來,對於張幼雙的教學方式,他們是無可奈何,隻能乾瞪眼。漸漸地,態度也都鬆動軟化了,甚至是服了。

因為這姑娘說得的確不無道理,他們甚至沒有辦法反駁。而這童子試三場下來,趙敏博、王提學對這位姑娘的推崇也是有目共睹。

那位王提學臨走之前,甚至還當著眾人的麵,頷首誇張幼雙是英思健筆,女子中的進士,越縣屈指可數的俊才。

這句點評可謂是榮耀至極,隻這一句點評,張幼雙在越縣周邊等地區士林,可謂是踏上了青雲路,地位扶搖直上。

聽到楊開元這話,眾人忍不住相視哈哈一笑。

“《孟子》中,則梁惠王上、萬章下、儘心上、滕文公上和下,出題頻率較高。”

“《中庸》集中在首章,以及‘修身’、‘九經’、論誠、論至誠之聖人與天地同體這幾章。”

“《大學》則集中在了‘治國平天下’傳十章,‘止於至善’傳三章。”

神情複雜的非止這些夫子們,還有敬義齋其他齋的學生們。

沈溪越張張嘴,又默默合上了,言語已經無法形容他內心的震驚。

要不是他們夫子喊他們過來聽課,他們還不知道他們平日裡麵對的是個什麼樣的對手。

難怪這一年下來,明道齋的成績已然是遠遠地甩開了敬義齋,在諸齋中傲立群雄。

“至於具體到那幾篇單篇,接下來,我們來作具體的分析。不過在此之前……”張幼雙翹起唇角,狡黠地笑了笑,“我來劃一下不考的內容。”

這也就是所謂的劃重點!

大學常見的劃重點,複習有側重,可謂是減輕了無數大學生們的複習壓力。

這話一出,台下眾人都茫然地抬起了臉。還有不考的內容?

張幼雙:“《大學》傳一、二、四、五、七、八,從來沒出過題,出題頻率是0。”

“而《中庸》的二三四五、七、九、十四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四,也都沒有出過題。”

“……至於《論語》,陽貨、鄉黨、微子基本上也是沒出過的。《孟子》除卻公孫醜下,幾乎全篇出題。”

“說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都明白了側重點在哪裡了。”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讓你們投機取巧,而是希望你們能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

…………

這節課持續的時間很長,與其說是上課,還不如說是麵向全體九皋書院學生老師的一場講座。

這場講座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這幾乎是奠定了她在九皋書院的地位。

等張幼雙結束了這場講座,嗓子幾乎乾得都要冒煙。麵對接連不斷上來請教的學生老師們,也隻能壓下嗓子眼的不適,微笑著努力作答。

下了課,孟敬仲一如往常那般,並未留校,而是徒步回到了家中。

當初那個破舊局促的茅屋泥牆,依然換成了三間新砌的青石大房子,冬暖夏涼。

屋裡拾掇得乾乾淨淨。

孟屏兒幾乎一眼就看到了她,她剛從井口提起一個桶,此刻抱著桶,衝他眉眼彎彎地笑道,“大哥!你回來了?!”

孟母正坐在院子裡洗衣服,聞言抬起眼,喜不自勝道,“仲兒,回來了?”

孟敬仲臉上不禁露出個發自內心的,溫和的笑,“回來了,娘怎麼出來了?”

孟母笑道,“總是悶在屋裡,都快悶出病來了,活動活動身子。”

自從孟屏兒在伊洛書坊有了穩定的工作,又隨著陽春班等人到處參演之後,孟家的家境就有了顯而易見的改善,孟母的氣色也好了不少。

孟敬仲莞爾,捋起袖子,正要接過孟母手中的活,孟屏兒卻忽然攔住了他。

“大哥,先彆急,吃點兒西瓜吧。”

原來,女孩兒抱在懷裡的桶,其實是個“冰箱”。夏天的時候將西瓜放到井裡冰著,拿出來的時候冰冰涼涼的,格外消夏。

望著孟敬仲的神情,孟屏兒眼珠子一轉,笑道,“總覺大哥你今天心情不錯。”

孟母仔細端詳:“好像是……書院裡有什麼喜事嗎?”

是嗎?

孟敬仲下意識地摸上了自己的臉。

眼前猝不及防地掠過了張幼雙的模樣,回想今天這一番所得所獲,不由微微一笑,斟酌著說,“娘,兒有預感,這回,兒說不定真能考上。”

“啊?啊?”孟母愣住了,歡喜得竟有些手忙腳亂了,“真的?那太好了。”

張幼雙出現得太過突然。

回想當初,女郎站在樹蔭下,落落大方地望著曲水流觴的他們,嘴角微微上揚道,“請賜教。”

誰也未曾想到,他們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不論是於他,還是張衍、祝保才、王希禮……

於明道齋的眾人,甚至於……於俞先生。

孟敬仲莞爾。

張先生或許都是上蒼降下來的一個驚喜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