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慎這次出海回來,親自去了一趟京城, 王爺的側妃在自己手裡跑了, 他肯定要和王爺回稟一聲。
哪知道他一到京城, 打聽了一下,才知道端王的側妃大半年前就因病亡故了。
沈慎心下了然, 這是高門大戶常見的手法, 總不能對外宣布自己的側妃跑了吧,可是這樣一來, 王爺是不是不要那位側妃了?
沈慎要見蕭景,蕭景卻不想理會他, 這大半年的時間他差不多摸清了清竹乾了些什麼, 真是越了解越生氣,這死女人在自己眼皮底下乾了這麼多事,真恨不得親手掐死她!
蕭景獨自待著的時候一會兒恨清竹很的半死,一會兒又在想, 如果清竹真的回來了, 假如她知趣, 肯服軟, 他也會大度的接受她,不過懲罰還是要的,不能讓她覺得自己沒了她就不行!蕭景都有些精分了。
其實沈慎那個船隊,要不是看在銀子的份上,蕭景還真不想乾下去,總覺得名聲不好聽啊。可後來不光是銀子, 海外的東西就是拿來走禮,也是極為體麵拿的出手。作為如今風頭最勁的端王,蕭景自然不缺送禮巴結的人,但是有的好東西還是需要特彆留意。
自己有這個船隊,趙三就會把這些事辦的極為妥帖,每次供奉給蕭景的東西都是精品,王妃都不止一次稱讚趙三細心,辦事認真。最好的東西自然會送給父皇,平宣帝接受了禮物就笑著對蕭景道“你那個船隊倒也弄的有聲有色,挺不錯的啊!”被父皇這麼一說,蕭景也就默認了。
現在聽說沈慎要見他,他心裡還不悅,他是親王,難道什麼阿貓阿狗要見他都能見到嗎?船隊你管的是不錯,那也僅限於不錯,還想見我表功怎麼滴?後來知道沈慎中過舉,蕭景才勉為其難的同意見了一麵。
這一麵讓沈慎心下大駭,他覺得這不是和自己商量成立船隊的那個王爺,沈慎對於看人還是很準的,這個人和當初那個王爺麵貌一模一樣,氣度完全不同,這個人有驕吟之氣,當初那個可十分謙遜,麵目相同,內裡卻截然不同。
疑惑之下沈慎就沒把清竹的事大喇喇的說出來,蕭景一見沈慎的容貌,一開始也目露驚豔,後來看見疤痕就露出惋惜的神色,這讓沈慎更加確認,這個不是當初自己見到的人!難道還能有誰冒充王爺?沈慎自然不信這個推斷,當初清竹聲勢浩大,身邊侍衛太監齊備,各地官員接待端王個個恭順,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冒充的,但是這個一眼看上去就像第一次見麵的王爺又讓他越發懷疑起來。
如果是天天在一起的親密無間的人,是分不清蕭景前後變化的,就像王妃,從頭到尾都沒懷疑過。
清竹接替蕭景,從一開始就很謹慎,她的變化在可控範圍內,她頂替蕭景的那段時間,其實並未做任何出格的舉動,她那一點點的變化都有因由,比如放棄陷害大皇子等等,都能拉出十分說得過去的理由,而且經曆了這些事,人有一些小變化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從未讓人懷疑過。
蕭景恢複身份,身邊的人都是熟悉之人,他又沒什麼陌生感,行為舉止也沒一夜之間就變的麵目全非,至少四年女人當下來,他浮躁的性子也磨練了很多,凡事也願意聽一聽方長史的建議,行事也趨於穩重,就更不會讓人起疑了。
但沈慎見蕭景連這次也就兩次,除了容貌,兩人之間沒有絲毫相同,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然後他就更疑惑了。
跑了幾年的船,沈慎身上憤世妒俗的酸氣早就沒了,他按住驚濤駭浪的內心,和蕭景言談甚歡,蕭景甚至想把他召進自己的長史府。
要是這個提議是清竹現在提出,沈慎說不得會考慮一下,現在他婉言謝絕了,停頓了一下,清竹的事雖然沒大肆宣揚,畢竟很多人也看到過她,雖然一開始事情的原委瞞下了,以後蕭景多半也會知道清竹當時就在他的船隊裡,他隱瞞也沒用,倒是能刺探一下這位王爺。
於是沈慎道“王爺,我這裡還有一事需要和王爺密談。”
蕭景讓姚公公出去看門,沈慎就低聲把清竹的事給說了,“在下不能辨彆真假,那時,那位……手底下也有百十號人,且全副武裝,我不敢大動乾戈,隻能讓她離開,且她手裡還有王爺之前說好的信物,我知道茲事體大,所以一回來就馬上告之王爺,還請王爺有所決斷。”
蕭景的麵色真是一變再變,最後他冷笑道“本王府裡的側妃早就因病沒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女人胡言亂語,你們也不必相信,要是以後見到,你們更不必客氣,唔,她的性命一定給我留下,把她鎖拿回來,我自然有賞!這種無端捏造謊言的女人還是交給本王處置!”
沈慎麵上一絲不顯,連連點頭,“在下知道了,一定遵照王爺吩咐!”
蕭景原本還想勸沈慎留下來為他效力,一聽說海上有清竹的消息,就讓沈慎離開,他還希望沈慎能把清竹給他綁回來呢。
但是蕭景說的話,沈慎一個字都不信,他甚至覺得那個女人說的才是真的,不過現在他心裡還有一個巨大的疑團未解,隻能回去慢慢想了。
沈慎回去後琢磨為何蕭景前後像是換了個人,此刻錢金帶著玉蘭扮做一對富商夫妻已經在大洋港落腳了。
他們的任務就是販貨和買人,買人還不能在本地買,得去外地買那些一家子都沒了依靠的人,然後給清竹送去,而且清竹說了,寧缺毋濫,一定要挑心性好的,否則哪怕買不到也沒關係。
至於如何分辨心性好壞,把人擱在眼皮子底下,幾件事一過就差不多知道了,是否貪小便宜,是否好吃懶做,喜不喜歡搬弄是非,乾活認不認真,這些都很容易分辨。
貨物的話,清竹整出來的玻璃製品和肥皂在大梁也有不錯的銷路,哪怕這些玻璃並不十分通透,做成的小玩意還是挺不錯的,加上清竹手裡還有一些老手藝人,他們指點了一下,用玻璃做出的首飾就尤其精致,在大梁很受追捧。
錢金就在大洋港慢慢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