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件事, 杜大人提議管製百姓的言行, 要知道在大梁,並不是哪個百姓想進城就進城,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的。
你在村裡串個門沒事,你要離開村子去遠些的地方,就要去裡長那裡辦通行證和路引, 到了地點得去相應的衙門把通行證上交, 說明來此處幾天辦什麼事, 完事了趕緊回,四處亂竄被抓起來可不是鬨著玩的。
而老百姓一般也沒多餘的錢財閒逛,一輩子生死都在一個地方, 這對於管理者來講是十分便利的。不讓隨處走了,你的胡言亂語也就沒處說了。
封建統治可不單單隻是封建兩個字,統治階層考慮的也是如何讓百姓聽話不搗亂。
清竹想了想道“不可如此過激,言論應該自由, 要不然我縱然是堵上天下人的嘴, 難道還能讓他們心裡不怨恨我?這件事的輿論對朝廷也沒妨礙, 我看百姓們倒是都覺得這位秀才的腦子有問題。要是我一開始就把人給宰了, 那說不得我還得承擔一些罵名。堵不如疏, 不能因噎廢食。”
不過百姓出行需要的路引手續還是要的,也彆說出個村就要路引, 不是劃分行政區了麼,你假如要出自己的行政區,那就去辦個路引, 而且辦路引不要錢,你一開始交了錢,回來時錢會還給你。理由隻要兩個字能概括就行,求學,探親,經商都可以。
清竹不想把百姓們死死按在一個地方,言論自由會引發思想碰撞,到時候民間才會有更多有學識的人。有學問和書呆子是兩回事,有的人看了書能明悟總結,還能產生新的思想,有的人隻能死死照著書本辦事,成了個死讀書。
清竹也知道,她手底下的大臣們怕扶桑人糾結在一起反叛,畢竟他們對扶桑來講屬於異族。可是清竹不擔心這個,“假如我們讓這裡的百姓餐風飲露,衣不蔽體,那麼我就是把他們按在家裡寸步不離,該造反還是會造反。可要是百姓的日子變好了,我是不信他們還會聯合起來反叛我的。即便如此,難道我的軍隊也是擺設嗎?隻有自己沒有信心,也不甚強大,才會害怕百姓們反抗我們。我要是如此膽小,就怕這位子也坐不穩,所以一力壓製百姓發展,那才是愚不可及!”
辮子朝廷就是前車之鑒,或許有的人會不斷吹捧什麼康乾盛世,實際上那時候的百姓窮的吃土,而且被人壓製的麻木不堪,這個很多史料上都有,特彆是當初剛來辮子朝廷的外國人,他們看到的就是百姓的貧困和麻木。
華國後來上百年的屈辱史,□□就是辮子朝廷寄生蟲式的統治,他們一開始隻想劫掠一些物資女人,後來發現,我靠,這江山都到手啦?可是我們沒多少人,怎麼辦啊?
辮子朝廷一邊坐著龍椅一邊膽戰心驚,他們隨時準備卷著財物跑回老家,當然之前還是能坐一天龍椅就算一天。可這坐在龍椅上就得琢磨怎麼讓百姓不敢反叛,愚民就是最好的辦法,統治一群行屍走肉,肯定比一群有見識的人簡單,還有把旗人圈在京城當鐵杆莊稼,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所謂的‘自己人’用來統治百姓,其實也是心虛的表現,於是最後國力越發薄弱,等到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朝廷連抵抗的能力都沒了。
清竹的大氣以及高瞻遠矚讓杜大人歎服不已。畢竟很少有帝王登基後會想的這麼遠,絕大多數隻想著鞏固自己的皇位,不能讓任何可能動搖帝位的因素出現。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清竹現在開始組織朝廷架構,這個把大梁的架構搬過來改一下就成,六部也有了,廖萍成了戶部尚書,杜副城主就是吏部尚書,沈慎成了工部尚書,大壯成了兵部尚書,鐵牛是刑部尚書,禮部尚書是楚修平。
原寧,歐文斯等人屬於武官,都成了大將軍。薑揚統領暗部,如今叫諜報部。胭脂成了工部侍郎,被清竹派去大洋港當財主的錢金回來成了戶部侍郎。
楚修平的妹子還有杜副城主的女兒等這些女子也在朝廷有了一席之地,不過不會和家人在同一個部門。
豆蔻是清竹的內務府總管,除了給清竹調理侍女,還要給清竹管理內庫,在清竹身邊也是一等一的大紅人。
梁嬤嬤年紀大了,被清竹封了一個奉聖夫人,回家頤養天年,梁嬤嬤的丈夫兒女都有了一份好前程,家業也是蒸蒸日上,老人家在家裡就是老封君,她還不時進宮看望清竹。
原寧和歐文斯統領清竹水陸兩處兵馬,薑揚彩鳳領著清竹的暗部和鐵衛,直接聽命於清竹。
剩下的人事任命自有六部商談,然後上書清竹,讓她定奪就行。
一切都上了軌道,杜尚書請清竹開始準備自己的陵墓,這是每個帝王上任的第一件事,給自己挖墳。
清竹大笑,“不急,等我們鳳國一切平定了再說,楚大人還是先向我們的鄰國準備投遞國書,告訴我們的鄰居,我們這裡已經有人做主了,希望兩國友好睦鄰。”
杜尚書還想爭辯,清竹道“這些都是末節,我要是明天咯嘣死了,現在這一切都得靠眾卿穩定,陵墓不陵墓的有什麼要緊,人死萬事消,我不在乎這個。”
一席話把大臣們嚇的半死,杜尚書隻能先替清竹把陵墓的位置勘探起來,其他再說吧,他們這個朝廷想完全依照大梁還是不行的,很多規矩隻有清竹說了算。
清竹現在關注的隻有兩件事,一件是海貿,一件就是練兵。這兩樣大臣們也理解,畢竟如今整個鳳國都靠海貿撐著,本地多山地,平地少,平地少就意味著糧食產量無法提高,隻能靠海貿支持。
至於兵,一個帝王如果手裡無兵,那也當不長了。
鳳國的國書遞到大梁的時候幾乎無人在意,這種海外彈丸之地,真的不在朝中大臣們眼裡,就是看到使臣儀表不俗,大梁話十分流利,禮節也很優雅,才多給了一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