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回來後給了安泰帝一份厚厚的奏折, 安泰帝看的怒火中燒, 這簡直就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按照使團的說法,一個女人稱帝的朝廷居然能對大梁產生威脅,奏折裡還暗示, 大梁最好不惜一切代價把蒸汽機船和那什麼火車還有電這玩意都引進過來,這簡直是笑話!
一個堂堂的天/朝上國,有必要對幾個番邦的奇巧淫技那麼推崇嗎?要他這個皇帝向一個女人低頭,安泰帝絕對不願意。在他的心目中, 哪怕蒸汽機船這些玩意好用,也應該是清竹主動供奉上來才是。
平宣帝老來得到這個嫡子, 他手段厲害,給兒子鋪好了路, 皇後的娘家也一力扶持, 安泰帝得到帝位還算平順, 不過平宣帝沒來及自己好好調理這個兒子, 年輕人難免有些高傲,安泰帝對使團這次的出行十分不滿。
內閣卻在商討如何同啟國建交,蒸汽船他們見到了, 那個為所未聞的火車和長亮不熄的什麼電燈簡直太神奇了, 這些大臣自然知道這些東西代表了什麼, 現在不是大梁可以拿驕的時候。
好在大梁和這位大鳳帝之間一直有著良好的交往,這次也不過是條件沒談攏,沒有產生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以後還是能繼續談的。
安泰帝卻突發奇想,“那個女帝”他還想稱呼那個女人呢“她的父母家人不就在京城,卿們覺得這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條件?”
內閣首輔差點給安泰帝跪下,這位正經是學帝王之術長大的,為什麼腦子裡隻會這些上不得台麵的計策,“陛下!夏侯爺早就致仕,他是我們大梁的百姓,先帝在時都對謝家十分優容,您想拿大鳳帝的父母做要挾,惹怒大鳳帝就不說了,夏家人也是大梁子民,您讓百姓們如何看待您啊?”
俺娘哦,你得多腦抽才想到這個辦法?大鳳帝一鐵血女皇,你拿人家快要入土的父母做威脅,你覺得這位女帝會答應嗎?
按照大梁律例,女兒嫁了人就是夫家的人,娘家獲罪也不累及出嫁女,夏家正經都是大梁百姓,小皇帝你是想動搖國本嗎?你敢這麼乾,朝廷這麼多王公貴族就得對你的智商產生懷疑!
還有,你這是特麼的逼的大鳳帝對大梁下手?一個友好的鄰居你不要,非得要一個能把你一拳揍翻的惡霸鄰居,你是不是傻?
安泰帝被首輔說的滿麵通紅,最後嘟噥道“那個女帝也一直和我們貿易,那我們把貿易條件提高,看她還敢不敢提這麼高的要求。”
內閣集體失語了,陛下,你知道我們每年要從啟國進口多少糧食?貿易的主體是絲綢茶葉和瓷器,人家沒有這些也能過。大梁疆域廣闊,每年總有地方遭災,有糧和沒糧那是兩種概念!
這幾年和啟國貿易,大梁的整體國力增加了多少?你光看到北疆南蠻等地對朝廷俯首稱臣,可你沒想過他們為什麼服軟?這是因為朝廷在這些地方布置的邊關軍穩定,可是邊關軍為什麼能穩?那是因為糧草軍餉供應及時!
可是大梁沒和大鳳帝進行貿易前,戶部兵部那年不為了發往邊關的糧草軍餉鬨饑荒?大鳳帝給了大梁那些高產作物,如今也成了大梁幾個主要的糧食來源,你不去感念人家的好,還想拿捏大鳳帝一下,你知不知道這是牽一發動全身的!您這是想把國門關上,然後自己和自己玩?
首輔拍拍胸口,隻能一點點和自己的主君掰開揉碎了解釋,務必讓他明白,像蒸汽船和火車那種東西,是我們急需,而不是大鳳帝非得推銷給我們,所以我們沒有多大討價還價的權利。
安泰帝被內閣給勸住了。
其實安泰帝沒有見過那些東西,所以在他的印象裡想象不到這些東西能帶來多大變化,相應的也就不太當回事,就像當初清竹讓沈慎帶回來的作物,蕭景不在意一樣。
不過蕭景也知道了這個皇帝弟弟那不靠譜的言論,他邀請夏侍郎搬到他的藩地居住,他可以擔保謝家安穩度日,哪怕想要出國也沒關係。
夏勉年紀大了,去找女兒是不願意的,他們這些人求的是落葉歸根,但是他也怕安泰帝抽風,他死了不要緊,就是夏家以後仕途不順也沒多大關係,夏家出了一個清竹,祖墳上的青煙已經冒夠了,夏家子孫已經在鳳國和啟國繁衍,不愁家族不興旺,但要是因為留在大梁的夏家造成兩國開戰,夏家就背負太多罪孽了,夏勉死也死不安心。
對於蕭景,夏勉沒有太大的惡感,蕭景和女兒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他早就不感興趣了,現在的蕭景行事頗有章法,就是他的兒子們看起來也不錯,所以夏勉和弟弟商量了一下,夏家舉族搬到了蕭景的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