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是一群大漢,咋咋呼呼的讓工人停下,為首那人找上了王旭:“你這是建的什麼?”
“書院...”
王旭不知道這些人的來意,隻當是來打秋風的閒漢,擺手道:“劉河,拿三百兩銀子來,請幾位兄弟喝茶。”
“是,少爺。”
劉河是老管家劉全的兒子,眼下老管家真的老了,已經跑不動了,劉河算是子承父業,繼續在王家伺候著。
“去你的,當我是要飯的?”
為首的壯漢見劉河過來,將他一把推開了,揚聲道:“彆寒顫大爺,大爺可不是要飯的。記住,你建的是書院,也隻能是書院,要是敢建碼頭,晚上睡覺的時候警醒點,我們走。”
一群人來得快,去的也快,眨眼的功夫就走了。
劉河拿著銀子,一臉奇怪的看著這些人,湊到王旭身邊小聲說道:“少爺,這些人什麼來路?”
“還能是什麼,船幫的唄,眼下杭州府的幾個碼頭,都是船幫的人在管理。這些人身後都站著世家,絕不會允許有人再建碼頭,從虎口裡奪食的。不過,這些跟咱們沒什麼關係,咱們建的是書院,跟碼頭挨不上邊。”
王旭簡單的解釋一下,對著工人擺手道:“繼續乾活,晚上酒肉管夠。”
修建書院是細活,工錢給的足,用料用的好,需要操心的並不多。
再加上杭州府,不說四季如春也差不多,趕在來年二月的時候,書院的大體架構便建好了。
有了書院的架構,剩下的就是起名。
名字很好起,挑一個朗朗上口的就行,王旭自己犯懶,直接從明清四大書院中選了一個......紫陽書院。
前前後後忙乎了幾個月,新科狀元要建書院的消息,也隨二月春風吹了出去。
對於王旭的所作所為,江南士族啼笑皆非,誰也沒把他當回事。
能中狀元,那是自己讀書好,跟教書好是兩個概念。
杭州的崇學書院,崇致書院,哪個不是流傳千古,王旭在杭州府,兩大書院的眼皮底下辦書院,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王旭要辦書院的消息傳出,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看好他的。
等到三月初,書院建好了,該收學生了。
果然,就跟大家想的一樣,哪怕他是新科狀元,可他的年紀擺在那,十八歲的狀元,十八歲的書院院長,哪戶人家願意把自家學子送來。
看看彆的學院,不是名師便是大儒,新科狀元的名聲雖然響,卻也鎮不住大家挑三揀四。
一個月下來,到了四月初,王旭總共收了八十六個學生。
看上去,八十六個學生不少了,可那些江南的大書院,各個都是學子數萬,王旭在其中連個浪花都沒濺起來。
更可氣的是,就是這八十六個學生,還多是彆的書院不願意要的問題學員。
唯一有幾個不是的,一問為什麼來紫陽書院,人家說這裡離家近,回家方便。
劉河氣的直跳腳,為王旭鳴不平。
王旭對此付之一笑,沒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他既然打算開辦書院,就不怕沒有學生。
四月底,王旭開始放大招了,此招名為三字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