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神童之名(1 / 2)

金山府,溧陽縣,九泉鎮,傳說有一位神童。

神童三月能言,六月能走,一歲便與人對答如流。

神童三歲時,從未聽聞什麼是書本,突然有一天,便向家人索要起來。

家人尋到書本拿來,神童眉開眼笑,笑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日,吾夢始也!”

家人聞之,乃驚,四目相對曰:“貧家欲出貴子呼?”

神童六歲,四書倒背如流,五經問答無懼,神童之名始現。

周圍府縣聽聞,觀者如流,一問一答,果然通讀四書五經。

溧陽王旭,名傳金山府,人人皆曰:“古之聖賢莫過如此。”

這一年,神童八歲,已到開蒙之時。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獨樂不如眾樂,不若與眾。”

被本體丟在儒界孕育,時年八歲的分身王旭,正在房間內孟子。

孟子微言大義,他的學說以點蓋麵,每次細讀都有不同思緒,人生意義儘皆在此。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相比孔聖,孟聖的學說更為我所中意,四書中唯有孟子,我算是略窺門庭。”王旭捧著孟子一書,雖然孔、孟、朱、王中的朱熹與王陽明,也被稱為亞聖,可相比孟子還是要差一些。

孟子的舍生取義,代表了儒家風骨,不管讀書人背地裡如何齷蹉,表麵上都要維護這種風骨。

王旭苦讀孟子,不隻是學習孟子的理念,同樣也在思考,理念背後的儒家遊戲規則。

“旭兒...”正想著,門被從外推開了,走進來一位三十來歲的婦人。

看到這位婦人,王旭從書桌後麵站起來,恭敬的開口道:“見過母親。”

眼前的婦人,便是王旭此世的生母王夫人,生養之恩,王旭也不敢淡忘。

“旭兒,你今年也八歲了,到了蒙學的時候,鎮上的劉老夫子,可是盼望著你去學堂呢。”王夫人拉著王旭坐下,一臉歡喜的打量著王旭。

她本身就沒有子嗣,四十多歲,才有王旭這麼一個孩子,當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彆提有多嬌慣。

幸好,王旭帶著本體的記憶與思維,不然換成真的八歲孩子,遇到如此嬌慣的母親,八成得養成紈絝子弟。

沒法不紈絝,王旭這些年來,提過的要求就沒被拒絕過,有如此溺愛自己的母親,再加上吃喝不愁,英雄漢也得倒在溫柔鄉。

“母親,鎮上的學堂...”王旭想了下鎮上的私塾,還有那個整天醉醺醺的老夫子,搖頭歎息道:“不如不去啊!”

誠然,學問不是看書就行的,也需要名師教導。

但是以王旭的水平,彆說一個老秀才,就是等閒的舉人都教不了他。

去鎮上的私塾上學,還不如不上,不是王旭小看那位老夫子,而是那位老夫子真不怎麼樣。

這些年來,九泉鎮彆說舉人,連秀才都十幾年沒出過了。

很大原因就在於,這位劉老夫子學問不紮實,所謂的秀才功名,也是縣裡的老爺看他考了幾十年,看不過去施舍給他的。

單以學問來說,劉老夫子也就是老童生的水平,而且還喜歡在教書的時候夾雜私活,將自己認為對的講義摻和進去,這不是誤入子弟嗎。

“旭兒,你是怎麼打算的?”王夫人知道王旭從小就有主見,不能以普通孩子看待,王旭說鎮上的私塾不行,那肯定就是不行的。

“孩兒也考慮過,我們溧陽縣雖然沒有進士,卻有一位歸隱的大儒。大儒薛牧山,薛老前輩,目前正在三澗溪結草為廬,隻有他能做我的啟蒙老師。”

王旭這麼一說,王夫人便多了幾分苦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