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益,這話你這一路,說了好幾遍了。”七十歲的陶好哲因為保養得益,仍是紅光滿麵,看起來也就是六十多歲的模樣。
“讓大家都過去,自然是有理由的。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陶行益歎了口氣。自己父親從開始到現在,就總是這麼一句話,實在是讓他們很難服氣。
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就算長姐陶行怡一家沒來,光是自己這一支,兒子兒媳加上女兒女婿,還有下麵三個孫輩,也足足有十多號人了。
自家的孩子們享福慣了,要到那麼個鄉下地方去,隻怕不僅吃不慣,也住不慣。
更不要說,還要與忽然冒出來的大伯一家打交道。
他接了父親的班,商海沉浮這麼多年,在內地也是有點門路的。
回來之前,也自然多方打探過大伯陶好古的情況。
那就是徹頭徹尾一輩子在土裡刨食的農民,連帶著和自己同輩的堂兄妹們也沒啥出息。
也就是大堂兄做了點小買賣,雖然規模不大,但勉強也算是生意人,其他的都沒法看。
聽說二堂兄也就是個工人,堂姐和三堂弟,都隻是留在村裡務農。
這樣一家人,要是看到自己回去,還不得像蒼蠅見了血一樣撲上來,巴巴地望著要好處?
這要是答應了,那指不定得被扒下一層皮來,可要是不答應,又要被人戳著脊梁骨罵,說什麼數宗忘典,自私自利。
難,真是太為難了。照理他也是每日不得閒的忙人,這一趟本就不該來。
無奈老爺子一意堅持,後來還上了犟勁兒,怎麼勸都不聽。
他正想著呢,陶豫就說話了。
“爺爺,我能跟你商量個事兒不?”
聽見自己最有出息的小孫子說話,陶好哲的臉色立馬換了一個樣兒。
“豫兒有什麼事儘管說,你爸要是辦不了的,爺爺親自給你辦去!”
“大伯公他住在農村,條件肯定不能好。咱這麼多人過去了,可能都沒地方落腳。”
“要不就我和大哥陪您過去,讓爸媽還有嫂子、二姐姐夫和孩子們都住在雲市先等著?”
他滿臉都是求懇之色:“這倒真不是說大家吃不得苦,主要是孩子們年紀還小,尤其是二姐家的裴兒,才不過三歲呢,剛坐飛機就夠累了,再坐兩個小時的汽車,怕是要累壞了。”
陶豫一心以為,自己這番話,爺爺肯定能像以前一樣聽進去,然後就笑著答應下來。
這麼做,完美地解決了父親的心結。兩個小輩陪著老爺子過去敘個舊,談談親情,臨走了留下點禮物,誰也挑不出來什麼。
而且這麼多人裡,除了爺爺一個人,就沒誰想去那個窮鄉僻壤認親戚的。
沒想到,陶好哲不但沒答應,還因為這話生氣了。
“豫兒,家裡這麼多後輩,我為什麼最看重你,不光是因為你姿質出眾,而且也因為你向來懂事,孝順。”
“今天這事你不明白也就算了,那就老實聽我的話。咱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得去你大伯公家過中秋,晚上就住在那,誰也彆想走。”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