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長一行趕到手術室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副畫麵。
除了穀彥之外,眾人都在扭頭看著陶樂——這在分屏上看得格外清楚。
沒辦法,米奧科技提供的這種多分鏡的同步影像設備,清晰度超過了4K。
無論是手術操作還是術中人的表情,全都纖毫畢現,一覽無遺。
隻是沒有聲音。不是技術做不到,而是音箱被手工關閉了。
中心手術室共有三十多間手術室,要是都把聲音打開,那肯定會嘈雜不已。
而且,在外麵等著看著的家屬,也會更加緊張。
“這位大夫,就是陶樂?”高強民饒有興趣地問道。
林院長心中並不淡定。這手術室裡的人是怎麼回事,不好好把注意力放在患兒身上,都分神去看小陶做什麼?還讓醫學會的專家,以及衛生局的魏局長抓了個正著!
這麼一對比,倒襯托出了穀彥的穩重。
就他一個人,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患兒的心房,肯定是在認真地考慮著修補方案。
這個小夥子,很不錯,穩穩當當地,有前途!
林為民心裡感慨,口中說道:“對,這位就是陶樂,陶大夫!”
眾人都帶著笑容,認真看起了手術。
這一看,就立即明白了,陶樂在這台手術中的位置。
嗯,就是擺在台上,暫時啥活兒也沒有。
“今天這台手術,小陶是作為兒科大夫上台的。主刀和一助二助,都是我院心外科的優秀大夫。所以可能暫時還沒有顯露醫術的機會.”林為民一邊解釋,一邊問道:
“要不,還是照我說的,咱們先上去坐坐。等手術結束了,再把小陶叫上去?”
“不用。”高強民搖搖頭:“我們也沒彆的事,就在這看看手術,也挺有意思的。”
他既然如此表態,其他的人自然也不會說不好。
幾個人就在手術室外的家屬等候區坐了下來,慢慢地看這台手術。
找到了缺損的位置,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修補。
缺損處正好處於主動脈無冠瓣與右冠瓣下麵,呈現橢圓形,直徑7毫米。
缺損四周有完整的白色纖維環,且患兒的肺動脈壓正常,可以適用直接縫合。
穀彥用了可吸收縫合線,先作了帶墊片的褥式縫合。
所謂褥式縫合,就是從一側進針,從另一側出針,再從出針的一側直接進針,再在另一側出針的縫合方式。
這種方式的縫線呈現U字型,適用於破損較大的傷口的修複。
穀彥先按照缺口的寬度,每2毫米縫一針,一共縫了三針,在缺損處繃起了一個“三”字。
這個過程,他做得很慢,很細心。
每一針均穿透了纖維邊緣,然後並不結紮,圍著纖維環做了2個8字型縫合,將缺損處完全縫了起來。
一助與二助目不轉睛地看著,心下暗自點頭。
這手室間隔缺損縫合,他們兩個主治醫,連手都沒上過,人家卻縫合得極有章法。
真不愧是我們心外科最有前途的大夫,怪不得還不到四十歲,就晉升了副主任醫師。
穀彥穀大夫,真是我等年輕人的學習楷模啊!
手術室外的眾人,卻看得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