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暮至杭州(1 / 2)

落日胡塵 寒聞冬 3464 字 10個月前

() 文宣之所以要與宗傳師徒二人結伴而行,一是想要借助他們的身份更好隱藏自己,二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方法進城打探亢金壇的消息。

所以當聽聞千年古刹靈隱寺有這樣的盛況之時,文的心思也就活泛了起來,“靈隱寺能夠曆經千年香火不斷,自然有其道理,我們不如也一同去這盛大的法會見識見識。”

宗傳見兩位年輕人也是禮佛之人,心中非常高興,當即點頭答應做二人的向導,一同赴會。

文雖然對於未來的黑衣宰相很感興趣,但沒有過多打擾,畢竟等他出山輔佐燕王朱棣開啟靖難之役時應該快五十歲了,現在卻不過是一個十四歲的應法沙彌而已。

能夠親眼看著未來載入史冊的人在眼前緩緩成長,已經足夠新奇有趣。

客商匆匆過,車馬如煙雲。

離杭州城越近,官道上也就越發熱鬨,往來的一行僧侶卻引起了眾人的注意。

為首的僧人頭戴五佛毗盧帽,身穿絲綢彩繡袈裟,腳踏僧靴,身後帶著不止二十名扈從,儼然如官差出巡一般,聲勢極為浩大。

沐衝道:“看這陣仗,應該是總管某處地方寺廟的僧官。”

“僧官……原來如此。”文陷入了沉思,難怪這一路上會遇到這麼多的僧侶。

沐衝解釋道:“元廷尊崇喇嘛僧人,僧人入朝為官也自有一套製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佛教文化的弘揚,再加上江南的佛廬道觀本就最為繁盛,但凡有城郭要地,風水靈通的地方都有人建廟築寺,更不用說這千古名城了,估計等到了靈隱寺還能見到更宏大的場麵。”

“僧官製度我倒略知一二,可無論如何出家人不是該超凡脫俗,閉門清修才對麼?我們沿途遇見的這些僧人怎麼倒大多都是一副飛揚跋扈之狀?”文疑惑地問。

沐衝接著道:“皇帝如此推崇佛教,各地自然也就爭相大興土木,建造寺廟,這勢必就要廣納僧侶,三教九流紛湧而至自然是良莠不分,雖然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佛學,但後果也是許多僧人風氣不正,打著佛教的名號,騙吃騙喝,更有甚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文聽罷無奈道:“原來如此,任哪一派的學說突然被皇帝宮廷尊崇,恐怕都難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吧?隻可惜許多宵小之輩渾水摸魚,將這人傑地靈的地方弄得烏煙瘴氣。”

沐衝點了點頭道:“但我相信除去一些濫竽充數的雞鳴狗盜之輩,還是有許多廣做善事、普度眾生的得道高僧的。”

“你們說得不錯。”宗傳對二人的見解都頗為讚許,喟然長歎一聲後說道:“朝代更迭,戰事頻仍,朝廷針對漢人、南人發布了許多針對的條例,科舉更是時辦時廢,好不容易舉行的幾屆科舉也大都是蒙人優先選拔。所以就導致了百姓都去忙於生計,少有人刻苦讀書,各種鄉學、社學等多有廢棄。

自打這許多佛教寺院興建以來,便開始發揮著作為世俗學術和教育機構的文化功能,所剩不多的文人學士流連於寺院宮觀之間,或談玄論道,或交遊唱和,都與佛、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出名的得道僧人、道士也多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

想不到竟是在這樣的世道光景下,儒釋道三宗才能放下心中成見,融彙相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