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散去後,韓山童麵對自己的左膀右臂再也控製不住火氣,斥責道:“大事將起,若是連你們二人都不能心往一處想,教中兄弟又該如何自處?”
杜遵道情緒調節得很快,又變成了一副沉著冷靜的模樣,勸慰道:“您彆著急,議事過程中有些爭論在所難免,諸位兄弟也都是為了大局考慮,私下裡還是很和睦的。”
劉福通也止住火氣,耐下心來勸道:“韓大哥,是我不對,杜舵主的計策不錯,隻是我的性子急了些,這才打斷了他,您彆怪我。”
韓山童對兩人非常了解,杜遵道的小心思他很清楚,可縱使他再有謀略,也比不過劉福通在自己心中的重量。
此番斥責旨在暫時穩住二人,畢竟想要成事,缺少不了杜遵道這樣的謀士,更缺不了劉福通這樣的忠心之人。
知道二人皆是違心之語,韓山童也不強求,裝作欣慰的樣子道:“這樣才對嘛。”
劉福通不願在此事上多做糾纏,轉移話題道:“韓大哥,埋設石人一事還需早做準備,明日一早我就動身。”
韓山童略作思索,回答道:“林兒大了,我想讓他也多磨煉一番,這次的事情就勞煩你帶他一起去一趟吧。”
“沒問題。”劉福通欣然應允。
韓山童轉過頭道:“遵道,你的計策確實是個妙計,但我們明教立教之本便是為民著想,若依你之計,恐怕事後會因此令百姓心生怨恨,還需再考慮考慮,想個更穩妥的法子。”
杜遵道聽罷笑了笑,抱拳道:“是我考慮不周,教主責罰的是。”
韓山童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這說的是哪裡話?我明教能發展得如此迅猛,可都得益於你出眾的謀略。”
杜遵道忙稱不敢。
“時候也不早了,今日就說到這,有什麼新主意你們隨時來尋我。”
三人離開議事堂以後,劉福通又在莊內繞了一個圈子,兜轉到了韓山童的住處。
韓山童將劉福通迎進門後親昵地拉著他坐下,“我原本想,元廷變鈔後百姓必將更加不堪重負,屆時我以宋徽宗八世孫之名公開於世,你既姓劉,便可自稱是南宋名將劉光世的後代,我二人以恢複宋室為名,高舉義旗,天下英雄必來相投。而且配合上你方才想出的妙計,兩策相輔相成,屆時明教之名必將響徹天下,我們便可一舉推翻元室!”
劉福通感慨道:“不枉我們經營多年,如今終於見到一絲曙光!”
隨即想到了文顯忠,有些擔心道:“可若如此,文老必不甘心!聽說其子文瑄才能出眾,更是借著青龍堂平亂一事在江浙聚集了不少忠誠於他的手下。”
韓山童眯著眼道:“此人雖然文武雙全,但他終歸是文家的人……”
劉福通放下茶盞,低聲道:“您該不會是想要除掉他們父子?”
韓山童搖了搖頭,“文伯是家父生前至交,我怎能做出這樣不仁不義的事情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