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無奈道:“不光如此,這次達識帖睦邇這次行程緩慢,更是給了海寇與他私下接觸的機會,他很可能不顧我們的意見直接對其進行招安。”
泰不華點了點頭,認可道:“不是很可能,是必然,看來我們的計劃還得調整。”
將官苦笑道:“大人,不是小的多嘴,達識帖睦邇畢竟是朝廷欽差,代表著朝堂的意思,我們若公然與其作對,可是要掉腦袋的。”
泰不華嘴角帶著笑意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年輕將官,挪揄道:“怕了麼?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將官搖了搖頭,無比認真的回答道:“我是漢人,若不是大人賞識,恐怕現在還是名普通士兵,大人當初在大都敢孤身送知己出城,我自當慨然隨大人赴死。”
真想不到啊!到了這個時候,自己為了鎮壓漢人的叛亂,身邊唯一能信任的將官反而卻是漢人,若是朝堂中的這群人能夠目睹此景,該是怎樣的表情?心中又會作何想法?隻可惜,自己可能見不到他們瞠目結舌的模樣了。
泰不華緩緩從袖中抽出一份奏折,緩緩道:“此次若能成功,你便趕去大都將這本奏章親手交給中書右丞相脫脫,他雖然不會因此治這些人的罪,但也可以保住你們的性命。”
將官強忍淚水,接過這份奏折後咬了咬嘴唇,直接將其置於燭火之上。
泰不華不忍看著燃燒起來的奏折,喟然道:“你這又是何苦啊!”
年輕將官的淚水流了出來,哽咽道:“為國儘忠何須要讓奸臣知曉?浙東若無大人,則再無安寧之日,與其親眼目睹海寇橫行,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我們不如陪您一同為國捐軀,待到黃泉路上繼續陪伴大人。”
泰不華心中感慨萬千,用力睜了睜眼,不讓眼眶中的熱淚留下,張大了嘴卻因為喉嚨發乾說不出話來。
將官逐漸將心情平複下來,建議道:“大人,我們莫不如用一招借刀殺人,既然達識帖睦邇一定會招撫方國珍,我們不如就在方國珍受降的時候動手,將他們一網打儘。到時候朝廷要殺要剮,由得他們去便是。”
泰不華有些猶豫道:“這……兩軍交戰尚且不斬來使,我們若這樣做,豈不是會辱沒了聖上和大元的威名?”
將官搖了搖頭道:“大人,朝廷並未下達明確的旨意要求我們必須對其招安,如何處理海寇全是達識帖睦邇一人說了算。隻要我們先下手為強,並將這功勞讓給他,屆時他也隻能將計就計,否則沒法回京交差。”
泰不華眼睛一亮,讚道:“好主意!如此一來,也免得你們隨我遭此橫禍!”
接風洗塵過後,達識帖睦邇才帶著江浙行省的參知政事樊執敬姍姍來遲,出現在溫州泰不華所在的軍營。
不同於地方官員主動接風,朝廷欽差視察軍營,泰不華必須得遵循軍規,於是早早地便披盔戴甲,恭敬候在營門。
泰不華駁了達識帖睦邇的麵子,後者對他自然也沒有好臉色,,本想挑些營中的毛病,以此來責難泰不華一番,可巡視了幾圈之後,仍是找不出泰不華作為宣威使都元帥的失職之處,不由得更是氣惱。
好你個泰不華,任你能文能武,不還是隻能守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自命清高是吧?有本事就一直裝得像模像樣,否則被我抓到了把柄,讓你吃不了兜著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