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群英薈萃(2 / 2)

落日胡塵 寒聞冬 3748 字 10個月前

彭瑩玉反駁道:“劉福通雖然不是泛泛之輩,但紅巾軍發展如此迅速,卻並不是他一人之功。明教雖然看上去聲勢頗大,實際上卻是危機重重。”

倪文俊也對紅巾軍的情況非常了解,明明已經大破了元軍,士氣正盛,又怎會危機重重?於是疑惑問道:“此話怎講?”

彭瑩玉知道他會有此問,分析道:“雖然看上去劉福通是因韓山童之死才不得不迅速起兵,但時間上也是在韓山童將所有大事鋪墊完成之後,在此期間又適逢元廷變鈔失敗,強征民力大舉治河,此為天時。“

“韓山童此人確為一世梟雄,明教選在河南潁上起事,占據了中原命脈,義旗高舉,八方義士必然相投,此為地利。”

“近幾年饑荒、鼠疫、蝗災、水災同發,百姓無路可走,麵對元廷忍無可忍,退無可退,麵對有活路有飯吃的義軍,怎能不為所動?反觀元兵,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乾的儘是強盜的勾當!此為人和。”

“冥冥之中,劉福通將天時、地利、人和占儘,元軍此敗是必然之事。”

倪文俊聽後更加疑惑,追問道:“既然如此,他們麵對元廷不該是占儘了優勢才對麼?為何又會危機重重?”

彭瑩玉一笑,耐下心繼續解釋道:“萬事萬物,相生相克,氣運時機無時無刻不在轉變。元廷能壓製漢人這麼多年,自有其底蘊在,豈是那麼容易便被覆滅的?劉福通傾儘所能,才能博來此勝,而元廷卻始終尚未真正將其放在眼中。”

“如今他們雖然占據了中原要地,卻無據守之能,元兵如若大舉鎮壓,四麵進攻,步步為營,屆時該當如何?”

“義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戰力與蒙古鐵騎相比還是差距太過懸殊,若元廷換了得力的將領來統率,憑借著兵甲不全的民軍又該怎樣對付兵精糧足的官軍?”

眾人本以為起義的形勢一片大好,但聽了彭瑩玉一連串的分析之後,才知曉了竟有如此多的隱患存在,紛紛生出了危機之感,都陷入了沉思。

唯獨徐壽輝還算平靜,朗聲道:“既然要推翻元廷這個龐然大物,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便免不了要賭上身價性命,這點困難又有何懼?”

旋即揚眉看向彭瑩玉道:“彭祖既然已經看到了此中難處,想必已有解決之法吧?”

彭瑩玉點頭道:“我幾日以來曾說過多次,若想完成複漢的大業,就得讓各地勢力聯手才行,否則孤軍奮戰便隻能被元廷逐個擊破。”

徐壽輝保證道:“彭祖放心,此事全都聽憑您老定奪,我們與劉福通聯手便是。”

彭瑩玉聞言笑嗬嗬地道:“既然如此,那麼隻要將其中利害考慮清楚,這些危機對於我們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徐壽輝恭敬道:“還請彭祖賜教。”

彭瑩玉側過頭向徒弟們問道:“官軍大敗,朝局必然動蕩,若你們是那個大權獨攬的中書丞相脫脫,會選擇怎樣做?”

“精心挑選將領,收複被攻占的縣城!”

“停止治河?”

“想辦法安撫民心!”,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