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泰州生亂(2 / 2)

落日胡塵 寒聞冬 3529 字 10個月前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不知不覺秋去冬來,已經到了至正十二年的年末。

在新年到來之前,文瑄收到了兩個重要的消息。

一是元廷鼓勵屢建奇功的李察罕等人之舉,封李察罕為汝寧府達魯花赤,這一信息無疑代表著元廷軍隊與各地私人武裝的有力結合,吃到甜頭的地主和大族必定會更加堅定地站在元廷一方,幫助其鎮壓紅巾軍。

二是南瑣紅巾軍在孟海馬的帶領下居然成功地偷襲了襄陽,可惜答失八都魯也不是等閒之輩,很快就再次襄陽奪回,這一來一回之下元兵可以承受得起損失,但兩瑣義軍的主力部隊卻已經損失殆儘。

文瑄心中清楚,兩瑣義軍一旦無力在襄樊再起波瀾,那答失八都魯接下來必定將矛頭直指天完政權!

文瑄心中連連歎氣,隻希望孟海馬能夠再多堅持一些時間吧……最好能撐到江南這邊有所轉機。

這一年的臘月就是在紅巾軍的一片低潮中匆匆而過,所有人的臉上都提不出什麼喜色。

待到了至正十三年的正月,文瑄等人所期盼的好消息終於傳來。

這一日,沈富突然匆忙地跑進文瑄的房間,文瑄見他麵上儘是喜色,便立刻問道:“可是有什麼好消息?”

沈富喘勻了氣,點頭道:“泰州出了一群義士,他們居然一口氣攻下了泰州!”

文瑄聞言心中一動:“可知道為首的叫什麼名字?”

沈富答道:“為首的是一家姓張的四兄弟,老大喚作張士誠,老二叫做張士義,老三叫做張士德,老幺叫做張士信!”

果然是他們!文瑄心中大喜,立刻叫來沐衝和韓淩玥,四人當即帶人趕奔泰州。

文瑄一行人雷厲風行自不必提,且說泰州此時正在大亂。

由於元廷腐敗,財政方麵入不敷出,脫脫在變鈔無果之後,為了填補不斷擴大的政府開銷和軍費支出,隻能大量增發鹽引,不斷地提高鹽價,浙東一帶的鹽業逐漸成為國家財政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鹽價雖然不斷地在提高,但東南沿海從事鹽業的鹽民在生活上依舊沒有保障,飽受當地官吏的壓迫,方國珍等便是此中代表。

張士誠一家的情況與方國珍一家有些類似,張家是泰州白駒場的亭戶,為了養家糊口,張家四兄弟自幼便要跟鄉親們一樣,在白駒場的官鹽船上操舟運鹽,依靠賣苦力氣來賺些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再加上泰州又地處東南沿海,每到盛夏,總會遭遇海上台風的侵襲,導致海潮倒灌入田,以至於台風過後,海水退去,好不容易開墾出來的良田都瞬間變成了鹽堿地,故此張家人的生活也非常貧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