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度數低,清酒度數高,喝慣濁酒的人突然喝上清酒,一杯倒那是完全不奇怪的。
程靈也會一杯倒嗎?
程靈……可能會,可能不會,她自己也不知道。
她現在這具身體,這輩子就還沒碰過酒,所以程靈為防醉酒失態,就用了個作弊的法子。她做出飲酒的姿勢,實際上卻隻是微微沾杯,那酒早就借著她手指的遮擋,被她送進物資空間了。
連“飲了”三杯之後,程靈依舊麵不改色。
席間眾人看她的眼神都不由得變了,王邕似乎微微有了酒意,就十分親切地與她說起了家常。
“你讀過書?是誰教你的?”
程靈道:“家父在世時受到縣學一位師長青睞,帶他讀書參加科舉。家父中過童生,後來外出時不幸遇難,倒是曾經讀過的書本被他留在家中。”
她之前就大致交代過自己的背景,說是家中有寡母和兩個姐姐。
現在程靈說到父親程銘曾經讀過書,眾人對她的態度頓時又有了微妙的變化。
程靈說:“家父留了書,家母識些字。晚輩幼時便是拿著這些書本,跟家母學的認字。後來認的字多了,才又自己學著看書,學著理解。”
頓時有一名官員肅然道:“原來是耕讀傳家,令堂更乃是有德之婦人也!”
王邕感興趣道:“那你都讀了什麼書?有些什麼理解?”
程靈便道:“淺淺讀過《大學》、《中庸》……理解說不上,主要還是囫圇吞棗,以記憶背誦為上。”
這個就純屬胡謅了,原身確實認得些字,但學得非常之淺,大概也就是能認得幾本淺顯醫書的程度。
會背《大學》和《中庸》的是程靈自己,程靈借機夾帶私貨,為往後能夠讀到更多的,這個世界的書而打下基礎。
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世界也正好有著與程靈上輩子幾乎相同的四書五經。
漢以前,曆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這兩個世界都顯得十分相似,主要的分裂與分歧在漢代以後。
王邕喜歡讀書人,當即順嘴考校:“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其後為何?”
這就是最簡單的接下文,程靈立刻道:“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接上了,王邕歡喜,立即又問:“那依你理解,此言何解?”
程靈道:“人生在世,無所謂其它,但要是能做到時時們心自問,以赤誠為先,則萬事萬物,是非決斷,自然能有明察。”
說著,她感慨了一句:“赤誠之人,才是大智之人。”言罷,程靈對王邕拱了拱手。
這不是直白的解釋,反而是更深一層的引申與感悟。
王邕頓時更驚喜了。
------題外話------
這是第二更,之前說今天要加更來著。嗨,旗子插出去了,說啥也要做到呀,捂臉。開夜班加吧(*/ω\*)大家明早再來看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