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進行地異常順利, 舒靈從沒有想過會這麼容易就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她本以為駙馬還會留一手,到時候對方順利開脫,她說不定還得向皇帝“求情”赦了他的不察之罪,可現在人贓俱獲,對方就算有一百張嘴,也沒法抵賴了。
然而反過來想想,駙馬如此“大意”,想來是根本沒有把他們姐弟放在眼裡。一個草包公主加一個草包皇帝,順理成章地襯出了駙馬的英明神武,改朝換代也仿佛有了足夠的理由。
可真是這樣嗎?
舒靈看著那些被截留的信件,寫信之人不乏朝中的高官, 他們都試圖給尉廷章通風報信,仿佛他才是他們的主子。
這真是夏朝氣數已儘, 還是小皇帝做了什麼天理難容的事情,竟讓一幫大臣都起了異心?
舒靈不禁替自己和小皇帝感到悲哀, 這身邊的人還有幾個能信得過呢, 說不定連親近之人都是對方的爪牙,這一個個如狼似虎, 都想要爭那從龍之功。
“皇姐以為呢?”小皇帝著實被氣得不輕, 他這會也不想找其他人商量了,隻想問問親姐的意見。
舒靈拿起那些信件再次翻了翻,僅僅憑這點東西,還不足以扳倒任何一個大臣, 裡麵既沒有談及謀反之事,也沒有任何對朝廷的不敬,最多算是過失。
“皇上本該殺一儆百,以儆效尤。”舒靈說到這不由看了眼小皇帝,對方聽她這麼一說,似乎是找到了共鳴,然而他看起來還是有些猶豫。
舒靈默默替他感到委屈,換做任何一個殺伐決斷的皇帝,但凡臣子有一點異心,那抄家滅族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可小皇帝這皇位來得並不順利,先皇執政之時曾有過一次宮亂,那時不少大臣被牽連,朝廷的勢力經過一次洗牌,之後禍端就埋下了,不然也不會發生大臣妄圖攝政之事。
她等了一會,見皇帝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衝動,這才繼續開口說,“瑞福不懂朝廷之事,但瑞福覺得前朝不比公主府的前院,就算把公主府的人全都換了,還有皇上給瑞福撐腰,可前朝那些大臣,皇上得想好由誰頂替才行。”還有一點,那些大臣或許早就同氣連枝,要是皇帝動了他們的根本,也許會適得其反逼得他們提前謀亂。
小皇帝深以為然,做皇帝做到他這份上,也是十分可憐了。他想了想叫來李德子準備擬旨,他對舒靈說:“那朕就廣開後宮,朕就不信等那些人的女兒各自相爭時,他們還能沆瀣一氣!”
“皇上千萬彆!”舒靈一聽這餿主意,不由地頭疼起來,這是想要前朝後宮一起亂麼?
小皇帝自以為這方法不錯,被舒靈這麼一攔,就有些不快:“皇姐還有更好的主意嗎?”
舒靈垂下頭說:“瑞福隻是擔心舊事重演,當年宮亂之時你我皆受其苦,若非那宮人冒死將你我藏於廢宮,恐怕當日那些賊人就得逞了。”
小皇帝一聽立刻沉靜了下來,他如何能不記得當年之事。
那時候先皇幾乎把朝中大臣家的女兒全都納入了宮中,試圖借後宮來平衡各方權勢,然而那些宮妃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爭起來不比前朝的大臣差,並且各個心機深沉,反而讓前朝因為後宮而亂了起來。
其中有個叫陳妃的,父親是一品大員,兄長雖然籍籍無名,可外祖家卻是掌了一方兵權的大將軍,而她還先於皇後誕下了皇帝的長子,論嫡論長就先占了個長字。
後來皇後中毒之事,那陳妃也脫不了乾係,可皇帝那時候對她喜歡得緊,又是護著又是攔著,皇後最後沒有辦法,隻能全力護著一雙兒女,不知不覺間連後宮的權勢也一點點到了陳妃手中。
再後來陳妃的兒子一點點長大,看著懂事又聰明,深受皇帝的喜愛,差一點就要被立為太子。
當然要是大皇子真被立為太子,那前朝後宮又會是另一番景象,而那差一點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被當時的三公主,也就是如今的瑞福長公主看在了眼裡,又不經意傳到了皇帝耳中。
皇帝怎麼也無法相信,自己乖巧懂事的兒子會以虐殺小鳥來取樂,還給它們取了小二小三的名字。
彆的不說,這小二小三真不是代指二皇子和三公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