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朝廷有密探,但密探並不是萬能的,加上人手有限,大宋又那麼大,密探想做到無孔不入,無異於癡人說夢。
因此,雖然陶太君提供了孫子的畫像,提供了詳細的相關資料,雖然大宋各地的密探都接到了消息,但是,許多天來,密探們都是一籌莫展。
密探頭頭經過縝密分析,又抽調了一批骨乾火速馳援蒲縣,從源頭查起,沒準還能有點線索。
茫茫人海,找一蒲城口音的小男孩,簡直就是大海裡撈針,因此,密探們一直沒進展。
官家竊以為,陶太君的孫子是凶多吉少。
多半是找陶家不痛快的,早就殺人滅口了,可是這話官家不能說啊。
如今接到消息,官家不淡定了,聯係到前兩天的軍情急報,官家便多想了,鄭吉寶被遼人虜走了?遼人圖的是什麼?
若是要策反陶太君,怎麼也得給陶太君留下話啊…
難道陶太君一著急,沒注意到?
官家想了想,否決了自己這個想法,就算陶太君沒留意到,遼人也會再度提醒的。
思定後,官家便派人請陶太君進宮,“是在雄州的一家當鋪發現的,一起當的還有兩根銀釵和兩副耳丁,尋常得很。”也就是說,想從銀釵和耳釘入手,沒戲。
陶太君穩住了心神,“什麼時候當的?什麼人當的?”
“十多天前當的,”官家道,“當鋪的人不記得是什麼人當的了,雄州外地生意人多,當鋪生意好。三嫂放心,河間府那邊已經調派人手去雄州了。”
陶太君緩緩點點頭,“也就是說,還有兩個小娘子一起被拐了?”
官家點了點頭,“目前看來,是這樣。”
頓了片刻,官家還是告之,“就在那幾日,遼軍突然加強了戒備…兩者太巧了些…”
陶太君兩眼精光一閃,“遼人?!”官家頓時感到一股殺氣,縮了縮脖子,暗道,你對拐子凶啊,對遼人閃啊,衝我來乾嘛。
官家好言好語道,“若是遼人參與其中,不幾日應該會收到信的,三嫂莫急。”
“五日後,若再無消息過來,我便啟程去雄州。”陶太君略思忖了片刻,“官家放心,大義二字,老太婆還是知道的。”
還好,第二天,飛鴿又送來一封信,雄州的確發現了汝南王世子的行蹤,但具體的還待查。
官家趕緊讓人告知陶太君,陶太君總算鬆了口氣,“活著就好。”
陶太君身邊的人齊齊感謝蒼天。
說來密探也不容易,當鋪的自然記得是誰來當的,才幾天功夫啊,可不想惹事,當然要說不記得,密探也不是菜鳥,自然是拿出百般手段進行了一番威脅恐嚇外加好言相勸,終於打探出,是兩個小娘子和一個小男孩來的當鋪,一核對,小男孩就是世子!
然後,密探便拿著畫像去城裡各家店鋪問,城門口自然也不會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