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會吃人的古國,國師屍體丟失(2 / 2)

白骨大聖 咬火 12264 字 11個月前

  

  怎麼又是古國?

  但是古國的出現,怎麼會跟國師遺體牽扯上,這東西不是隻害活人嗎?

  李胖子:“這事說來也是很邪門,大夥精神恍惚了下,耳邊聽到許多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聲音,仿佛置身在一片古國幻影,但是隻精神恍惚一下就馬上恢複了,然後國師屍體就這麼沒了。”

  瞬間出現又瞬間消失?

  晉安詳細詢問古國出現時間,剛好對應他站在耳房,用秦王照骨鏡照出古國原形的時間點。

  這絕對不是巧合。

  是秦王照骨鏡的出現,打破了此地的某一個平衡,令消失了十幾年了古國迷蹤重現陽間。

  國師陽火已滅,所以留在古國沒回來,而活人有陽火,受影響不深。

  老淩王何等老狐狸,見晉安這麼在意古國出現的時間節點,問晉安:“神武侯可是在義莊有了什麼發現,神武侯在義莊也看到了古國?”

  晉安點頭,大致描述了下經過。

  幾名守陵人驚恐下跪,向老淩王連連磕:“不敢欺騙淩王,我們的確見過義莊出現過幾次火光。”

  晉安沒有對這些仆人落井下石,實事求是道:“石德有他們在義莊裡遇到過幾具白化骨,你們幾次看到的微弱火光,應該是磷火。”

  “對對,很大可能就是磷火。”

  “我們看到的是磷火。”

  幾名守陵人急忙應和。

  這時候李胖子不解看向晉安:“采石場的案情,不是已經被大理寺偵破,還被炸掉封停嗎,為什麼現在又突然出現?”

  老淩王皺眉:“如果隻有陽火虛弱或瀕死之人才能看到古國,以我們的修為和旺盛的生命精元之氣,要想進入古國裡找回國師遺體,有很大難度。這事還得從長計議,需要找特殊之人辦理。”

  就在晉安還在向李胖子詢問更多細節時,一旁老淩王眸中精光閃爍,不知道在計算著什麼城府。

  “這事我天師府也有很大責任,本王責任更大,本王在場,也能看丟國師遺體,實在無臉麵對國師府。嚴夫人你放心,找回國師遺體的事交給本王,本王定會儘全力找回國師遺體。”老淩王突然把責任全包攬給天師府,還信誓坦坦做出保證,令晉安側目看去。

  晉安目光思索,逐漸有了明朗線索,心中不由冷笑。

  連秦王照骨鏡都未能完全定住古國,甚至就連三境後期的老淩王也反應不及,這個古國,絕不簡單。

  晉安覺得以天師府一家實力,絕對拿不下這個古國,以老淩王的老謀深算不可能算計不到這點,除非天師府所有偽第四境界齊出,但是那樣的天師府很容易被人趁虛而入所以並不現實……

  反正有天師府攬下一切責任,主動帶頭在前,晉安倒是樂得靜觀其變,看天師府、老淩王究竟想在古國裡圖謀什麼。

  連三境後期強者都奈何不了,這個古國已經超出刑察司普通人能力範疇,他是絕對不會拿刑察司那麼多弟兄的命往裡麵填,這個時候天師府主動帶頭在前,反倒更符合刑察司利益。

  至於他個人利益?

  古國的事沒那麼快解決,他正好趁此機會回京準備,看能找到什麼辦法也讓他進入古國結界。

  這些人想把刑察司摘除在外,未免太小看晉安。

  天師府、刑察司……

  老淩王、晉安……

  兩人都是各懷心思,都認為自己占據最大利益,就看最後會是誰笑到最後。

  天師府主動接手調查國師的事,國師府的人自然是一百個樂意,對天師府熱情接待,對刑察司冷落許多,比如隻騰一間大通鋪招待刑察司。

  刑察司有幾個年輕人憤憤不平,找到晉安抱怨,刑察司奔波一天多來調查國師墓被盜結果隻被安排住一間大通鋪,這口憋屈氣不能就這麼忍了。

  晉安的回答很簡單:“你們什麼時候見本指揮使吃過虧?”

  哈哈哈,幾人想通大笑,然後熱熱鬨鬨討論起回去後要涮幾鍋羊肉火鍋。

  刑察司隻在國師陵園住一夜,第二天就直接回京了。

  這次路程,同樣還是用了一天多。

  ……

  ……

  京城。

  刑察司碉樓總部。

  正在專心研讀《收屍錄的走陰師張巍山幾兄弟,看到晉安這麼快就回來,都是麵露意外神色。

  晉安:“看來我離開的這幾日,京城風平浪靜,你們師兄弟三人都在。”

  走陰師師兄弟三人裡的大師兄張巍山抱拳作揖:“這些天的京城的確很平靜,大案沒有,小案用不到我們師兄弟幾人。”

  “指揮使大人這次遠行調查國師墓被盜案,來回一共三天,看來調查很順利?”

  晉安:“並不順利,恰恰相反,國師屍體在我們眼皮底下弄丟了。”

  看著神色輕鬆,一點都不緊張的晉安,張巍山一時滿頭疑惑:“指揮使大人看起來並不緊張,不僅不緊張而且還早早就回來了?”

  晉安神秘一笑:“因為有熱心人主動幫刑察司背鍋。”

  張巍山:“誰?”

  晉安笑說:“天師府,老淩王。”

  不用晉安解釋,老張已經滿麵春風的在刑察司大肆宣揚自己這趟的英勇事跡,大夥很快得知了這趟所有細節。

  隻有李胖子悶悶不樂找上晉安:“晉安道長,我知道你一定會去尋找古國迷蹤,這次讓老張搶了先,下次一定要帶上我李胖子撞邪!”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