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還是何老爺子回答了晉安他們的問題。
這事還得那夥古董商人失蹤前的頭一天說起。
那夥古董商人答應何家人,同意出手為何家人,為嶺前鄉除害。
但那偷孩子吃的張氏。
卻很能躲藏。
那夥古董商人裡的袁先生一直抓不到張氏。
於是,袁先生便又找上了何家人。
他們問張氏這輩子最痛恨誰?
這事不用問都知道,那位“大伯”直接就把大夫人給賣了,說張氏這輩子最痛恨的人莫過於大夫人了。
便把何家的家醜,張氏與大夫人之間的矛盾詳細說了一遍。
然後袁先生便提出一個請求,說張氏肚子裡的鬼胎,似乎誕生了不小靈智,提前知道有驅魔人要驅逐它,所以現在躲起來了。
現在隻有一個辦法能逼張氏現身。
那就是找出張氏最痛恨,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的人,然後引蛇出洞。
既然大夫人是張氏最痛恨的人,那就把隻能以大夫人為誘餌,引張氏出來了。
袁先生問何家人誰有大夫人的生辰八字、頭發、舊衣服、指甲等身體發膚之物。
大夫人聽到這裡時,麵沉如寒霜。
晉安還是第一次見到大夫人如此嚴肅的神色。
假如現在何良疇還在這裡,估計大夫人已經直接有發作,直接讓何良疇提前兩腳踏進棺材裡了。
何老爺子繼續往下講。
因為嶺前鄉地處偏僻,遠離府城,所以大夫人平時很少回到嶺前鄉,隻有在逢年過節、祭祖大典等重要日子裡,才會回到嶺前鄉,所以何家祖宅裡並沒有大夫人的頭發、指甲、舊衣服啥的。
至於生辰八字,大夫人嫁入何家太久了,誰還記得二十年前的生辰八字。
就連族譜上也找不到大夫人的生辰八字。
因為大夫人是嫁入何家的外人,在男方族譜裡,是附庸寫在夫婿名下,隻有簡單的名,沒有生辰八字。
鄉下男尊女卑的陋習,間接讓大夫人逃過一劫。
既然大夫人不行,那就隻能退而求其次了,要說張氏第二個最痛恨的人,莫過於何家上下全家了。
而何家上下這麼多口人裡,排在第一痛恨的人,自然就是絕情休妻的何良疇了。
何良疇這也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作孽不可活。
他一聽沒什麼危險,為了能儘快驅邪張氏和張氏肚子裡的鬼胎,他什麼也顧不了了,直接把自己兜了個底朝天,把自己什麼都給了那夥古董商人。
隻求早日讓他安全。
而就在那夥古董商人拿到何良疇的生辰八字、頭發、指甲等物後的第二天,那些人就在嶺前鄉裡莫名失蹤了。
但跟著那夥古董商人失蹤的,還有嶺前鄉裡孕婦早產生下死胎的事也平息了。
所以嶺前鄉裡的人都在猜測,會不會是已經驅邪成功?
而沉寂在喜悅中,何家人也暫時把古董商人找何良疇要生辰八字與指甲、頭發等物的事,也暫時拋之腦後。
若非今天被老道士又提起來這事,他們暫時還沒聯想到這事呢。
何家一幫老頭,現在都見識到了老道士的本事,感覺眼前這位道長的看人本事,絕對在那位袁先生之上,一下子都把老道士當作了高人,誠惶誠恐的奉若上賓,趕忙虛心求教該怎麼救何良疇?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人年紀越大,就越是信老道士這套風水、陰陽、算卦、麵相的玄學之術。
老道士也不是真的見死不救,心胸狹隘的斤斤計較之人,他毫無隱瞞,說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按照老道我的猜測,這些人之所以拿走生辰八字、身體發膚之物,無非兩種可能。”
“一是真的為了斬妖除魔。”
“第二嘛,就是這些古董商人與何家人有仇……”
老道士還沒說完,立刻被人打斷,一位何家老人大呼不可能!
何家人一向將個和氣,與人為善,在以往幾次乾旱年也都開倉放糧救濟過不少嶺前鄉鄉民,絕無可能與人交惡。
這時何老爺子嗬斥一聲,讓自己的三弟閉上嘴,不能失了禮數,然後向老道士歉意拱手,讓老道士繼續往下講。
老道士倒是沒太大反應,他趁著間隙喝口茶水潤潤嗓子後,繼續搖頭晃腦的往下講著:“老道我之所以猜測,這夥古董商人與何家人有仇,相信各位何家掌事人都看到了,何良疇便是最好的證明,這些人擺明就是奔著想要劫掠何家運勢而來的。不一定是何家祖宅的人得罪了那夥人,也有可能是何貴何老爺在外經商時得罪了哪家生意上的仇家。”
“大夫人掌管著何家一切大小內務之事,大夫人這邊亂,則何家祖宅、何府後院失火,對何貴何老爺生意造成大打擊。這些古董商人一開始想要大夫人的生辰八字,估計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幸好大夫人的生辰八字保管得好,沒有輕易泄露出去。”
“那些人見大夫人這邊行不通,隻能退而求其次,把目標轉向何家高層之一的何良疇,想要借助何貴何老爺的大伯之手,讓何家後院失火,在生意場上打擊何貴何老爺。”
此時晉安和大夫人,都齊齊看向老道士。
兩人都覺得這次帶上老道士(陳道長),是最正確的事了。
要不然那夥古董商人的暗度陳倉真實意圖,恐怕就要這麼從身邊錯失了。
尤其是大夫人,臉上吃驚神色不小。
老道士的深藏不露,折服了在場所有何家人。
不過,老道士是個嚴謹性格,要不然他也無法走南闖北這麼多年,還依舊能囫圇完好。
老道士在說了這麼多後,最後又臨加一句:“當然了,這些都是老道我的個人猜想。”
“真實情況如何,還得找到那夥古董商人才能得知真相,也不排除那夥古董商人是真的一心為民除害,的確有辦法能找到偷小孩子吃的張氏驅邪。”
這次何家高層家族會議,足足又持續了半個時辰,詳細了解張家所有變故經過後,晉安帶著老道士、削劍暫時先離開了書房。
因為接下來主要是談何家內部一些事,都是些冗長俗事,晉安沒興趣知道這些,所以隨便找了個借口,說是去張家大莊子再查查看有沒有其它線索,提前離開了書房。
李護衛倒是沒跟著他們離開。
畢竟李護衛還要留下保護大夫人的人身安全。
聽聞晉安他們要去調查張家大莊子,何老爺子指派了一名何家嫡係血脈,負責給晉安他們充當臨時向導。
“見過幾位道長,我叫何逸明,是何貴的舅老爺。幾位道長若是有什麼想了解的,或是想前往嶺前鄉什麼地方調查,我可以為幾位道長帶路。”
“我從小就在嶺前鄉長大,對嶺前鄉周圍的一切了若指掌。”
來者是名續著小短須的三十多歲儒士。
呃。
三十歲的舅老爺?
說到三十歲的舅老爺,晉安有些想念他那位八十歲的外甥女,和初中高中都是同班同學,老喜歡管著他的班長小姑媽了。
經過簡短自我介紹,晉安了解到這位三十歲舅老爺,是嶺前鄉裡的唯一一名教書先生。
雖然早年考取功名,但因為讀書人的寧折不彎性格,見不慣朝堂的黑黑白白,黨派林立,所以後來索性辭官回鄉下當個教書先生。
起碼孩童沒那麼多城府。
而最近因為張家鬨出的接連怪事,把嶺前鄉折騰得人心惶惶,孩童們都不來私塾上課了,所以正好無所事事的何逸明,便主動提出為晉安等人當帶路向導。
晉安對舅老爺何逸明的純粹文人胸懷折服,這年頭不爭功名祿利,不爭榮華富貴的人,已經不多。
像舅老爺何逸明這種秉性純粹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一行人一路上氛圍和諧,有說有笑,隻可惜嶺前鄉如今人氣蕭條,沒有什麼可玩的地方,所以一行人離開何家祖宅後,直本張家大莊子。
當他們到張家大莊子時,卻看到張家大莊子的宅門,又被封條給重新封上了。
有幾名鄉勇正站在宅門口值崗。
晉安目光思索,看來那名白龍寺來的高僧已經離去了……
何逸明作為私塾先生,在嶺前鄉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所以由何逸明出麵交談幾句後,那幾名嶺前鄉的鄉勇撕掉封條後,給幾人放行進去。
不過按照衙裡流程,還是要由一名鄉勇相陪才能給進的。
說起來,張家大莊子的大概情況,之前在半山腰時,晉安就已經大略看過。
所以晉安對於張家大莊子布局,有些大致了解。
他進了大莊子後,先是去了廚房方位。
張家大莊子裡,共有兩個廚房,一個是東廚房,一個是西廚房。
何逸明對張家大莊子有些了解,根據何逸明的介紹,東廚房是負責張家人的飲食,而西廚房則是負責給下人燒飯做菜地方。
張家大莊子是個三進大院子。
若換作平時,這裡本該是熱熱鬨鬨住著幾十口人。
但如今卻空蕩蕩,一片荒涼,荒敗之景。
鋪滿落葉卻無人打掃的庭院,雜草叢生的花壇,光禿禿的枯枝,不少廂房已落滿灰塵、結了蛛網,一個人也沒有,空蕩荒涼,冷冷清清。
這哪是陽宅該有的樣子。
一點人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