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棺棺相互?(2 / 2)

白骨大聖 咬火 9700 字 11個月前

就見老道士手腳沉穩,熟練的用墨鬥線,在地上快速彈出一個四四方方形狀。

然後又用手裡散發著刺鼻氣味的雄黃粉,圍著墨鬥線彈出的四方陣之外,手法快速的撒出一圈圓形。

這叫天圓地方。

借助天地山川風水之勢,有方有圓,有陰有陽,進可取,退可守。

而老道士拿出來的雄黃粉,也不是普通的雄黃粉。

這是從小暑開始就暴曬太陽,從小暑一直暴曬到大暑,吸足天地至陽火氣,所以最能辟邪,驅趕毒蟲。

做完這些後,老道士還感覺有些不放心,於是把手裡的辟邪雄黃粉與赤陽朱砂血混合,然後讓李護衛和沈氏脫下外袍。

他開始在李護衛和沈氏的外袍上,用混合了雄黃與朱砂的純陽辟邪墨汁,各畫下一道符籙,再讓李護衛和沈氏重新穿回去。

這是鎮邪符。

不管有沒有用,先以防萬一再說。

“沈施主,你還記得當初來村裡的那夥古董商人,除了害死你的一雙兒女外,他們還有沒有在村子裡做什麼奇怪的事?或者說什麼奇怪的話,帶進來什麼奇怪東西嗎?”

“雖然舊事重提,沈施主悲痛欲絕,但事情從急,還請沈施主儘快努力回想一遍那日的場景?”

“我這小兄弟現在沒砍旗,一直在努力抵擋那些無頭死屍,那是因為他一直在想辦法挽救你們母子三人,擔心一旦砍旗,有可能無法真正解脫沈秋沈少林。但要是沒有其它辦法,為了避免桃源村將來繼續害人,最後就隻有砍旗了。”

天圓地方陣內,老道士朝正望著人皮旗鼓方向傷心欲絕的老婦人沈氏,急急忙忙問道。

身為普通人的李護衛,聽了老道士的話後,連忙追問老道士是否有什麼發現?

老道士麵色凝重的點點頭,說道:“老道我的確有一些猜想。”

“老道我依舊堅信,沈秋沈少林姐弟倆不可能會弑母。可是,小兄弟為他們伸冤,這滿村的無頭村民,還是朝我們出手,所以老道我就猜想,那杆人…那杆旗鼓很可能並不是關鍵。”

此時的沈氏,雖然看著兒女的淒慘死狀,傷心欲絕,但她沒再像以往那麼瘋瘋癲癲,瞳孔渙散沒焦點了。

晉安的救人又救心,讓她心頭的多年鬱積心病,發泄出來後,病症減輕了許多,就連神智也逐漸恢複。

她麵對老道士的反複詢問。

暫時壓下心頭悲傷,為了能夠使兒女解脫出來,她開始拚命去回憶。

“我記得…袁先生他們最後一次來村裡,帶回來一,一口棺材…那天天太黑,具體沒看清……”

“棺材?”李護衛驚訝。

老道士讓李護衛禁聲,不要打斷了沈氏的回憶。

沈氏畢竟年紀大了,有些記憶已經變得模糊,她艱難回憶:“接下來,袁先生他們好像…在村裡找什麼風水寶地,好像是想下葬那口棺材,還說什麼能升棺發財……”

“剛開始村裡鬨挺大吧,一聽在村裡下葬棺材,大家都說這不吉利。”

“然後,然後袁先生提到了什麼樁…村裡的反抗聲音就不了了之了……”

棺材?

升棺發財?

樁?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玉遊子。

玉遊子麵色一變:“打生樁?”

沈氏先是一愣,然後急忙說對對對,就是打生樁。

當說完後,霜發駝背的老婦人沈氏,幾次張口欲言看著正在沉思的玉遊子,眼裡帶著不敢相信的驚駭與意外。

但是一旁的老道士朝沈氏做了個微微搖頭的禁聲動作,有些話不疑當麵點破。

“陳道友,我終於想明白這一切的來龍去脈了。”

“不知道幾位可有聽說見棺發財,升棺發財這些民間俗語?改頭換麵的方法,從來就不是那杆旗鼓,而是被埋在旗杆下的一口棺材。那口棺材才是一切問題的真正根本所在。沈秋沈少林姐弟倆的遇害,隻不過是為了打生樁,以邪壓邪,以極深怨氣壓製極深怨氣。”

沈氏聽到這,悲從心起,忍不住再次痛哭出聲。

老道士安慰沈氏後,趕緊仔細去看人皮旗鼓方向,這一看不要緊,越看越是一對眉頭緊緊皺起。

“在地底下埋著口棺材,然後在棺材上插一杆旗鼓,這是墳頭前的招魂幡啊。那些人頭祭,可不就是墳包形狀嗎。”

“有棺材,有招魂幡,有墳包,這完全是按照墓地規格來布局。”

老道士越說越吃驚。

“那杆旗鼓,既是招魂幡,將此地變成聚陰之地,又是打生樁,以邪壓邪,再配合整個桃源村的陰宅風水局,暗合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衍生出無窮變化來,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這樣的風水布局,是出自高人之手。”

“也難怪這桃源村裡會擺放那麼多棺材了,原來都是環環相扣裡的一個環。”

呃,一直老老實實旁聽的李護衛,突然想起一個詞:“棺棺相護?”

老道士:“?”

玉遊子:“?”

兩人都被李護衛的話給驚得出現短暫失神。

等短暫失神後,已經恢複過來的老道士,故意不去理李護衛,他怕李護衛又蹦個什麼虎狼之詞:“可惜這人誤入歧途,與天道人道背道而馳,當他與世不容時,陰德損太多,就是曝屍荒野的那一天。”

老道士不再去提這些邪道中人了,他轉而皺起眉頭,目露難色的說道:“既然破局的關鍵已經找到,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由生樁壓製著地下的棺材,如果我們貿然拔旗或是砍旗,那麼整個風水局都會被破壞。”

“現在誰也不知道棺材裡的情況是什麼樣。”

“就怕萬一放出個厲害大家夥來,我們這些人囫圇填進去也填不滿這個大窟窿。”

聞言,玉遊子胸有成竹的頷首一笑:“非也,非也,未必沒有其它方法。”

“貧道倒是可以用‘探囊取物’術試試看。”

按照玉遊子所說,他在不毀人皮旗鼓,不挖墳掘墓,不毀原有風水局的情況下,他可以用道術“探囊取物”把埋在地下的那口神秘棺材給取出來。

這樣就能兩全其美了。

當玉遊子說到道術“探囊取物”時,老道士眼神有點古怪,就連一直沉默不語,站著一動不動的削劍,也是難得轉動了下脖子,看了眼玉遊子。

玉遊子一時間有些莫名其妙。

“怎麼?”

“貧道提議的這個‘探囊取物’道術可有什麼不妥地方嗎?”

從削劍那自然是得不到答案了,老道士則是臉色有些尷尬的趕忙說沒什麼,沒什麼,然後老道士把一直在天圓地方圈外的晉安喊來,簡要闡明了他們的發現與其中利害之處。

晉安想都沒想,直接點頭同意了這事,事不宜遲,馬上動手偷棺。

偷棺?

麵對玉遊子望來的狐疑目光,晉安乾咳一聲:“咳,口誤,是取棺,取棺。”

要說由誰來用探囊取物道術,簡單商量幾句後,大家都一致決定由玉遊子這位鑽研多年的老前輩來。

畢竟,要萬一在取棺途中碰到個什麼意外,也好有個高手壓陣。

避免因晉安又是取棺,又是壓陣,麵對突發狀況時大家手忙腳亂。

此時,又一波屍潮複活,圍聚過來,當晉安清理完這一波屍潮後,晉安和玉遊子來到人頭祭近處,馬上動手取棺。

因為距離越近,對臟炁消耗越少,成功幾率自然就越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