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康熙替他說,“朕說這些並不是想引起你同情,也不是想跟你一較高下,是因為你心裡鄙視朕。”
漢武帝劉徹心裡咯噔一下,“你,怎麼會?”
“怎麼會知道?你心裡又沒想。”康熙並沒生氣,因為對象是劉徹,不是什麼阿貓阿狗,“你嫌朕醜,認為朕不能把你怎麼著,朕說這些菜你沒吃過,你麵露不屑,朕就知道你根本沒把朕的話放在心上,也沒把朕放在眼裡。”
劉徹動了動嘴巴想解釋,卻發現無言以對。
康熙:“朕的身體好了,你我有可能換過來,也有可能一直這樣下去,還有可能等我下次病,或者累的時候,再被你附身。不論哪種情況,現在看來你我都要相處許久。”
“你說得對。”劉徹不想承認,又怕跟康熙對著乾,康熙誤導他,從而導致太子請巫師把他驅走。人在屋簷下的劉徹就低下頭,“我錯了。其實你不醜,是頭發怪,太子對你的稱呼也怪,我總覺得你是番邦人。”
八歲登基,十幾歲親政的康熙多精明,隻需一眼就知道劉徹糊弄他。不管怎麼著,劉徹退一步,康熙也怕劉徹瞎折騰他的身體,畢竟他是個葷素不忌的主兒,就沒揪著不放,“那朕繼續說?”
“你說,我聽著。”劉徹道。
康熙:“你用飯。飯菜冷了對身體不好。”
劉徹忍不住看一下康熙。
康熙不解,“又怎麼了?”
自從劉徹登基為帝,就沒人跟他說過飯菜冷了,對身體不好。劉徹聽到這話覺得稀奇,“你……很注重吃?”
“朕注重養生。”康熙道,“說起這個,朕順便和你說一下朕的生活習慣。朕喜歡整潔乾淨,就是勤洗手勤換衣,但不用過度乾淨。其次朕不愛飲酒,逢年過節會飲上一小杯,十分厭惡貪杯之輩。”說著看向劉徹。
劉徹不自在的眨了一眼,“這麼看朕乾什麼?”
“朕厭惡貪杯之輩。”康熙重複道。
劉徹點頭,“朕知道,朕也厭惡貪杯的人。”
康熙瞥他一眼,心說你怎麼不說自己不飲酒呢,“朕雖為天子,如今變成這樣,也不相信世上有神仙。所以你彆想在宮裡煉製丹藥,也彆想招些術士過來,否則朕不介意在你洗漱的時候,把你按在浴池或水盆裡淹死。”
劉徹不禁打了個哆嗦,尷尬地笑笑,“朕也,也——”
“討厭?朕三歲的孫兒都不信。”康熙看著他道,“你若心存僥幸,朕不介意把衛太子劉據自殺的那段曆史,一天十二個時辰,變著花的講給你聽。”
劉徹心中一突,忙說,“沒有。朕對天起誓,朕絕對沒有心存僥幸。”
“那就好。”康熙停頓一下,猶豫要不要說,沉吟片刻,還是決定直接講,“朕不好男色。所以——”
劉徹脫口道:“我也不喜歡男人。”
康熙眼皮一跳,不禁看向他,見其臉不紅心不跳,頓時對他有了新的認知,同時也擔心,“朕後宮的女人?”
劉徹麵露遲疑。一看康熙看他,“朕當她們不存在。不過,她們要是來找朕,那朕……”
“她們不敢,也不會。”康熙道,“朕後宮沒皇後,宮務由四妃協理。按先後分彆是延禧宮的惠妃,翊坤宮的宜妃,永和宮的德妃和鐘粹宮的榮妃。”
劉徹接道:“惠妃是大皇子的母親,不對,是額娘。德妃是四皇子的生母,榮妃是三皇子的額娘,我沒記錯吧?”
“對。”康熙點一下頭,“惠妃還是八阿哥的養母。宜妃有三個兒子,分彆是五、九和小十一。其中五阿哥是太後養大的。”
劉徹不懂,“怎麼把皇子交給太後養?”
“五阿哥和四阿哥差不多大,宜妃生五阿哥的時候沒資格撫養五阿哥,老四交給皇後,宜妃想把老五交給太後,朕就同意了。”康熙道,“小六和十四是德妃的兒子,不過小六早夭。小七在榮妃膝下。小十三的母親是章佳氏,小十的母親是溫僖貴妃,已病故。”
劉徹麵露驚訝,還不承認宮裡風水不好?
康熙瞪他一眼,你給我閉嘴,“小十二由蘇麻喇姑照顧。蘇麻喇姑是太皇太後身邊的人,也是太皇太後最為信任的人。早年艱難,蘇麻喇姑沒少幫朕。”
十幾個兒子,劉徹原本以為康熙誆他,聽他說這麼一通,劉徹挺意外,康熙先前說的竟然都是實話,“就十四個?”
“小十五由王氏所生,現年兩歲。王氏又快生了,朕感覺是個阿哥。”康熙道,“有皇子的這些宮妃,隻有王氏是漢人,德妃是包衣,其他幾個都是滿族人。對了,後宮女子不得乾政,無召不得入乾清宮。”
劉徹明白了:“難怪你說她們不敢來找你。”
“晚上想宣她們,得讓敬事房總管把牌子呈上來。”康熙說著,看他一下,彆有深意地問,“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牌子?要不要梁九功拿過來給你看看?”
劉徹張嘴想說好,話到嘴邊及時刹住,“我又用不到,看它做什麼。”斂下眉眼,低頭喝一口湯。
康熙一萬個不信,但他也懶得說他,畢竟還沒發生,“朕說這麼多,是希望你以後能把朕說的話放在心上,你我和平共處。其他的事我回頭再跟你講,一次說太多也記不住。對了,今兒內務府會把妝奩送去石家,就是太子妃家中。”
“內務府乾什麼的?”劉徹吃一口鴨肉在心裡問道。
康熙:“和少府差不多。妝奩送過去,內務府總管回來複命,大概會到下午。”
劉徹點一下頭,示意他在聽,“太子明日大婚?”
“不是。五月初八。太子妃的妝奩由皇家籌備。初七下午,妝奩會連同石家準備的一點嫁妝一起送到毓慶宮。”康熙道,“初八上午在——”
劉徹連忙說,“等等,這些過幾日再跟我說。”
“行吧。”康熙見他吃飯的動作慢下來,“歇兩刻,出去走兩刻。”